说文部首:口、凵(kǎn)、吅(xuān)、哭
作者:紫琼
口、凵(kǎn)、吅(xuān)、哭
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口,象形。吅(xuān)、品、㗊(jí),则为重言会意。言语、饮食,是“口”最重要的两个功能。《颐》象传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口”以人口为象形之所取,因此与“口”有关的活动,比如吃、喝、吞、咽、咀、嚼、啜、吮等字都从口。引申为其他动物之口,比如“吠”为“犬鸣”,“呦”为“鹿鸣声”,“唬”为“虎声”,“嘤”为“鸟鸣”,“喔”为“鸡声”等等。
凵(kǎn):张口也。象形。
“口”与“凵”有什么区别呢?请看,无论嘴巴张开或者不张开,嘴巴都是四方合围的形态,也就是“口”的形态。但是嘴巴张开就不一样了,“凵”字没有象上唇的一横,上唇和下唇没有在一起的状态才是张口的状态。所以古人造字对细节的观察很敏锐,而且是很有大智慧,很值得我们敬佩。
“凵”(kǎn)的字形很像“凵”(qū)。《说文解字》 “凵”(qū)下说:“凵卢,饭器,以柳爲之。象形。”“凵”(qū)是一种用柳枝编织的饭器,天然低碳环保透气,你值得拥有。一说又名筲箕,是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宁波有句老话叫“饭篮筲箕吊起”,就是说丢了工作,没有饭可吃了。
吅:惊呼也。从二口,读若喧。
我们表示惊讶常用一句话叫“下巴都掉在地上了”,“吅”字则是惊讶得好像多长了一张嘴一起惊呼似的。
哭:哀声也。从吅,狱省声。
在古代,“哭”、“泣”与“号”是有很大区别的。《说文解字》 :“無聲出涕曰泣”、“号,痛聲也”。也就是说,痛哭而流涕叫哭,无声而流涕叫泣,痛声而无泪叫号。另外,段玉裁对“狱省声”这一解释并不赞同,他说,许慎《说文解字》中凡是言及“省声”的,其中有很多可疑之处。取某个字的一部分偏旁而不载全字,就指为是这个字的省略,都是不可信的。比如“哭”字是“狱省声”,那么凡是带“犬”的字都可以作为“某省声”的字,何必非要取“狱”字呢?段玉裁认为,凡是从犬的字,比如狡、猾、狠、犷、猛、戾、臭等字,刚开始都是形容动物的本性和特点的,后来才用这些字来形容人,那么“安见非哭本谓犬噑、而移以言人也?”就是说,“哭”字很可能原来是形容犬叫的声音,而且应该是悲鸣的一种叫声,后来才用来形容人的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