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位“王孙”贵族,虽出身名门,无奈家道没落,过着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生活。他少时聪慧,擅长“疾书”,七岁便作《高轩过》,让当时的大诗人韩愈佩服不已。后因家事,仕途失意,漂泊余生。他就是唐代与“诗仙”太白,“诗圣”杜甫齐名的“诗鬼”李贺,天生鬼才,他的诗作大多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不失太白诗中浪漫飘逸,也不乏杜甫诗作的朴实自然,落落大方,别具特色。
李贺早年写过一首诗,名为《竹》,全诗中未出现一个“竹”字,却把竹的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托物言志,以竹自喻,寄托一番壮志豪情。全诗如下: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竹子倒映在水中,波光灵动,水底青翠的影子,形容竹生长得很茂盛,时下正值春天,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也说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也很好,这句诗虽然没有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般唯美惊艳,也不失竹子优雅高贵的气质。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晶莹剔透的露水附着在竹笋上,苍翠的苔藓布满竹根。这句诗中选用露水和青苔这两个普通寻常的意象,露水多为晨露,充满朝气,给人很清新自然的感觉。青苔,雨后石径上常见,颜色青翠正如竹叶一般。这里的“霜根”,霜,白色,我们都知道竹子有很多竹根,初生的便是白色,这里点缀得恰到好处,也寓意生机勃勃。前面这两句主要写竹生长的特点以及成长的环境。也不难看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仰慕,自己也正值青春,希望有一番作为,也正如翠绿的青竹一般,朝气蓬勃。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这两句完全在写竹子的功用,可以编织成竹席,伴大家闺秀入寝,也可以裁作钓竿,休闲消遣。在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这两句诗用了四个动词,对仗工整精致,也写出了竹子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最基本的作用,为后面两句诗升华主旨作铺垫。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这句诗是全诗的主旨,前两句写出竹子在寻常百姓家的功用,这句升华到了朝廷,王孙贵族也曾用,更加彰显了竹子的高贵品质。诗人以竹自比,虽生于山水之间,却心系朝堂,有一颗雄心壮志。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用得极佳,诗人用很隐晦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想从官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应该是李贺早期作品,虽不算成熟,但也可圈可点,借一物而言其他,这种表现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正是在这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轻描淡写中,留给读者无尽遐想的空间。你们觉得呢?
- 上一篇:竹子的诗句-竹子宛如玉,君子品如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