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文,时下可谓美文热,所有媒体上都有大量美文,也许大家都有一样的感觉,读来读去就不想读了,因为绝大多数美文除了文字还有点技巧外,就几乎没有多少份量了。
又为什么提到到“时代”呢?一切文学样式的作品,凡有价值的,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时代感是“口号”吗?不是!时代感是标签吗?不是!
也不是作者为追求时代感而有意使作品具有时代感,作品的时代感是作者深度融入社会,与大众,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自然而然渗透在作品里的特质,这特质也包含作者的个性特点和个性追求。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是真的,是善的,是美的,是极有价值的,是启发人心的,是打动灵魂的,是历久弥新的,是那个时代的高度浓缩,是那段历史的一个个断面的升华。具有时代感作品的作者,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最普通的一分子,又是那个时代的代言人,是那个时代的歌者,甚至是旗手,是引领者。
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这样的灵魂,都有那个时代大美的作品,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散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1925年,朱自清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背影》,他叙述的事我们都已熟悉了,很简单的一件事,父子车站分别的细节。那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辛亥革命”,延续几千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五•四运动”,提倡民主、自由、科学;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开始进入中国;而社会处于一个几乎无政府状态,各阶级阶层日子也都不怎么好过。《背影》是那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背景下的作品,尤其旧的伦理摇动后,人们意识中新的伦理开始产生,这一切,都在短短的一千多字的文章中折射出来,文章开头就给全文定下了基调:“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作者写的是1917年的往事,他还清楚记得发生在家里的一系列的事,而车站父亲给自己买橘子的细节,更刻在他的脑海里,从这之后,父子之间的感情好了起来。这篇文章任你读多少遍,都想再读,因为其中的内涵太丰富了,感情太真挚了。
朱自清另一大作《荷塘月色》,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写得非常美,但开篇却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且美景之中也有:“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协调呢?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尽管我们不清楚“四•一二”,“七•一五”事件,是否对作者有极大的触动,但现实确让他十分不满,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苦闷、徘徊,作品也清楚地透出了他对新生活的追求。
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中,朱自清的确没有消沉,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与日俱增的,1933年,他写了名篇《春》。从欧洲漫游回来,结婚并得儿子,就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喜事接连来撞门,他似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和环境,以他的文字功夫,写出《春》这样的美篇就不难想像了。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则能见到朱自清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更能理解他之所以写出许多名篇的缘由。
1946年,闻一多被刺身亡,朱自清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成为闻一多第二,他参加各种悼念活动,为正义奔走呼号,并用一年多的宝贵时间,搜集抄录大量资料,结集《闻一多全集》。这是怎样一种担当!
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朱自清伟大的人格魅力,也成就了他不朽的作品。我们民族古有“文以载道”的文化追求,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今天,美文写作,如何才能跟上时代,反应时代,创作出感人至深的好文?愿与各位文友们交流探讨。
- 上一篇:猪年新春贺词-2019猪年最新新年贺词
- 下一篇:猪年吉祥话-猪年话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