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了解过正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桥段其实是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却另有其人,而且,在唐朝还发生了一件真实的“草人借箭”。
关于草船借箭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军进犯濡须口吴军大营。东吴大将公孙阳抵挡不过,兵败被俘。孙权得到消息,率大将甘宁、吕蒙、周泰、徐盛等领兵数万从建业赶至濡须口迎敌。
为鼓舞士气,孙权决定派甘宁领数百精兵组成“敢死队”夜袭曹营。曹军刚刚打了胜仗,毫无防备,见吴军来袭,一片混乱,甘宁率部杀敌数百人后迅速撤离。此后,孙曹两军隔江对峙一月有余,大小激战数十场,各有胜负。
曹军由于是劳师远征,后勤难以为继,必须速战速决。于是曹操决定向敌人学习,派兵偷袭。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曹军还未靠近吴军的营地就被包围了。经过一番激战,偷袭部队全军覆没,三千余人被俘。这使曹操不敢再轻举妄动,而是命令部队坚守大营,伺机再战。
接下来,不管东吴军队怎样挑衅,曹军就是不应战,孙权也拿他没办法。有一天,孙权心血来潮,亲自乘船去前线观察敌情,结果被敌人发现。曹军万箭齐发。孙权所乘坐的战船一面很快就变成了一张刺猬皮,船身也开始倾斜。就在这生死关头,孙权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物理学方面的潜能,急忙命令掉头。这样一来,船的另一面也很快变成了一张刺猬皮。等整条船变成一只刺猬之后,船体的平衡问题也就解决了,不会再发生倾覆的危险。然后,他便下令从容撤离现场。
吴军退去之后,曹操感慨万千,说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千古名句。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是孙权而非诸葛亮。
和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一样,在唐朝同样发生了一件类似事件,大家可以称之为“草人借箭”。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10万叛军攻占了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逃往成都。相比之下,身为真源县县令张巡却没有临阵逃脱,而是去攻打真源县附近的雍丘县城。张巡占领了雍丘之后反被叛军令狐潮的军队团团围住。
将士们浴血奋战,苦苦坚守了两个月,虽然城池还算坚固,但是大家手中的箭都差不多用完了。张巡冥思苦想,忽见一个不肯下火线的伤兵坐在一个稻草捆上休息,他盯着稻草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
当晚,夜黑风高,叛将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个部将把他叫醒了:“报告,雍丘城头上有情况!”令狐潮披衣而起,借着月光向城头望去。果然隐隐约约见静悄悄的城墙上,有无数身穿黑衣的士兵从城头上沿着绳索滑下城墙。令狐潮断定是城内守军趁夜偷袭大营,于是下令弓箭手对准黑影万箭齐发。一通乱射之后,所有黑影都倒在了地上,令狐潮得意之中,却见那黑影却又起身,纷纷往上爬,令狐潮忙又命令弓箭手继续给他们一顿乱箭。这样一直折腾到天蒙蒙亮。令狐潮这才看清,吊上城头的“士兵”原来是身穿黑衣的稻草人。
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十万支箭。
几天后,又是月夜,张巡把500 勇士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哨兵以为又是“草人”,不再去报告主将。谁知那500 勇士下得城后,匍匐着摸到敌营,一个偷袭,杀死叛军无数。令狐潮慌乱之中顾不得部队,自己先逃。部下也跟着逃到十多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