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珠玉成语-读懂晏殊的《珠玉词》,美丽的爱情词背后,是对人生领悟的通透

珠玉成语-读懂晏殊的《珠玉词》,美丽的爱情词背后,是对人生领悟的通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6 13:06:12
阅读:
一:文名官名,相得益彰

北宋时期有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他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老师晏殊。欧阳修称自己这位老师是“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宋史·晏殊传》),其意思大概是大宋文脉尽出自晏殊,可见晏殊之才高。


在当今世上晏殊虽然和大多数古代文人一样,以诗词文章闻名于世。可他却于其他文人不同,历史上大部分的文人,虽然诗词文章写得好,却往往都是持才放狂之辈,在仕途之路上往往难以讨得了好,经常是一贬再贬,一生凄苦。


而晏殊不仅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极高,在政治上的成就也极为突出,有“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的说法(欧阳修《宋史·晏殊传》)


晏殊做文时,被称为“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宋祁《笔记》)之称。


晏殊为官时,官至宰相深受皇帝器重,当时极为有名的才能全都甘愿屈居于他之下“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晏公神道碑》)。


如此文名和官民皆可名留青史之人,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也是寥寥无几。而晏殊之所以能够在文坛和官场同时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都是因为他对人生看得通透。


二:四首珠玉,悟透人生

玉楼春·春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诚然,如今的我们提及晏殊这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对其的印象大都是如此这般“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伤情相思之意,感怀悲凉之景,他所留下的136首珠玉词似乎是写尽了男女之情、之恨,每每读来总是能让人扼腕长叹,伤感不已。


可晏殊虽然时常有“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一般的伤春悲秋,可在他那浪漫的辞藻之下,却充斥着满满的对人生深刻的领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


晏殊一生,虽然总体上算是极为通达,但是作为文人都有一股天然的文人风气,也难免偶尔触怒当权者,导致几度被贬。


他一生历经宦海沉浮。虽然曾位高至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但也曾经几度被外放为州官,也正是仕途中的起起落落、兜兜转转,让他俨然成了成了一个经历丰富的人生哲学家。


0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历经几度官场起落之后,晏殊对花的凋落,春的消逝等自然景物都有了极深的感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发现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于是觉得自己又何必再惋惜这些流连岁月?那不过是无济于事自惹烦恼罢了,有些事情是既然已经是既定事实了,想再多也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所以被贬之后再次回归朝廷他觉得不就如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又所以晚年的晏殊不再像锋芒毕露、自鸣得意,而是更加韬光养晦、平易近人。


这是晏殊总结自己一生后,悟出的人生哲理:一切注定要消逝的事物就必然要消逝,一切本该存在的事物就必然会再现。该是你的就是你的,逃避不了,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强求不来。


只不过随着时间背景和态度思想的改变,重现的事物必然也不会和当年全然相似。人都是在变的,正如同当年我们十分喜欢一件东西,并一直执着的追求,但是可能过了几十年便可能对它不屑一顾一般。


02,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该句出自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易老,韶华易逝,这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领域领域的人生道理,晏殊也不例外,只是他对其中的领域,远远要比普通人更加深刻。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每时每刻都不忘催人老去,这是每个人都无可奈何的事实。而在时光中,人们又不断的在经历的分别,但是不论怎么样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会消逝,不管分别多远、多远,在意你的人始终是会在意你,哪怕是喝醉酒也不能让人忘记自己的感情。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在时光中一天天的老去,和自己的亲人、友人、爱人等又免不了分离,但是不论怎么样,那一份人与人之前的情感,却始终在我们心中。


既然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时间,又无法阻止与在乎的人分开,那么就让我们更加重视心中的那一份感情,尽量不要让自己留有什么遗憾。


0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该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老年的晏殊感慨人生苦短,红尘多难。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便无需去强求,珍惜眼前的光景,及时行乐才不至于对不起自己时间有限的一生。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这百年里又免不了过半不称心的日子,如平常的离别都会让人肝肠寸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以我们活在世上不要被那些烦恼的事情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要懂得在有限的人生里,及时行乐。


无论你登高望远再怎么在意远方的人,也无法改变既定事实,就如同风雨吹落满地繁华之时,无论你对逝去的春景多么伤心,也无法挽留住它,既然如此又何必为他们伤心?不如回过头多怜爱眼前的人,莫要等到眼前的人都失去了才后悔。


可见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晏殊深刻的明白,与其去想着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还不如珍惜眼前,把握眼前,让自己不再有更多遗憾。


04,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该句出自晏殊的《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曾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最后却不容于世,惨遭贬谪,最后投汨罗江而死。晏殊有感于此反其道而行之,规劝世人不要做那独醒人。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人生本就是漂浮不定,千头万绪的,如大梦一场,难觅踪迹。就如同当年那些神仙眷侣,到如今还不是已经不在了。


纵观历史上那些恃才傲物,不可一世,抱着举世皆醉,唯我独醒这种心态的人,如晏殊之前的屈原、李白、杜甫,再如晏殊之后的岳飞、苏轼、唐伯虎等人,有那个能够善始善终?最后几乎都是凄惨落幕。


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顺应大众喜欢,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成绩,生活的更加愉悦幸福。不药非得去难为自己做什么独醒人,别具一格虽然是好事,但是不容于世人便难以有好下场,极有可能处处碰壁,难有成就。


三:经略天下,三大境界

晏殊做所以能够善始善终,便是他对人生的领悟,比大多数文人都来的更加深刻,他对事实看的透彻。正因为如此在诡变不断的大宋朝廷上,他才能够始终如鱼得水,尽管也曾遭遇几次贬谪,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政治成就。


晏殊一生虽然身处于太平时代,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经略天下。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继位时,年仅12岁,不得已刘太后只得上朝听政。但是当时的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看皇帝年少,便想趁机独揽大权,便坚决反对太后听政,说女人监国是亡国之道。晏殊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后,才稳定了朝局。


天圣五年(1027年)之后,晏殊被贬到应天府做知府后,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扶持应天府书院,更是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后来应天府书院改名为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为宋初四大书院。 欧阳修曾言“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庆历三年(1943年)晏殊任宰相时,与枢密副使范仲淹等人一起,展开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庆历新政,以范仲淹向仁宗上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中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虽然因为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力抵制而最终失败,晏殊和范仲淹等人也相继被排斥出朝廷,但是这次改革却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基石,一直为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


明道五年(1037年),晏殊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当时正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屡屡侵略大宋边境,而大宋本就以文立国时常不敌。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后,想宋仁宗提出了四点建议,1,撤消内臣监军,让军队统帅直接管理军队;2,召募、训练弓箭手,专门针对西夏骑兵;3,以宫中多余财务,资助边关军饷;4,大力打击贪官,,充实国库。因此大宋很快便开始反败为胜,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说晏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大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便是出自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一言。


这句话的原意本是讲登高望远所见之萧飒秋景,但王国维解释道这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拥有的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也正是因为晏殊对如此人生通透的领悟,所以才有能如此之高的成就,不仅有“太平宰相”之名望,更是“富贵闲人”之称呼,事业生活双丰收,成了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