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你来,开心✦
作者:洛红尘
周末无事,陪儿子读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起篇一句,已让人如鲠在喉,泪盈满眶了。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1917年他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质朴的文字,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泪不能禁。
而那些沉甸甸的生活、沉甸甸的亲情,就在这淡淡的字里行间,越是经历了生活,越能明白其中的爱与痛。
文章于1925年11月22日刊登在民国著名刊物《文学周报上》,随后引发强烈反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耐人寻味的是,文章中父子情深的背后,是朱自清和父亲也曾有过不少矛盾和冲突,甚至一度决裂,但最终两人还是和解。
读懂了《背影》,也就读懂了中国式亲情。
1、爱与痛交织,付出与掌控并存
朱自清的父亲名叫朱鸿钧。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又是长子,因此父亲对他给予了很多厚望。
为了让朱自清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白天送他去新式学堂上学,晚上去夜塾接受传统教育。
在学业方面,父亲要求很严格,每天放学回来,他都要亲自检查朱自清的作业。文章写得好会有奖励,写的不好会严厉批评,甚至有时发起脾气来,会把写得不好的文章直接扔进火炉烧掉。
可以说,朱自清后来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家,和小时候父亲对他进行的系统教育和严格要求密不可分。
但是随着朱自清慢慢长大,父子俩之间的冲突也渐渐增多。
朱自清接受新式教育,注重自由民主;朱鸿钧则是典型就是大家长的作风,事事都想控制。
1920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到杭州第一师范任教。
朱鸿钧很不满意。他觉得儿子是名校毕业,应该更有前途,而不是做清贫的教师。
与此同时,朱自清上班后把自己每月的一半工资寄给父亲,剩下的一半用来养活自己的小家庭。朱鸿钧却认为,儿子的工资应该全部交给他这个父亲,在他看来,父亲花儿子的钱天经地义。
这样一来,朱自清对自己的收入就没了任何支配权,自己的小家也没有经济来源了。
就这样,父子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后来又加上朱鸿钧丢官失业、脾气暴躁,和儿媳妇武仲谦之间也颇有矛盾,引起了朱自清的不满,父子俩最终走向决裂。
2、时光的水漫过生活的沙,露出亲情的底色
决裂这这两三年,朱鸿钧开始反思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同时,因为身体渐渐不如以前,对儿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深,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让步,就以想念小孙子的名义给朱自清写信。
1925年,他在给朱自清的信中写到: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所谓大去之期,就是死亡。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
“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
“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
朱自清也一样,当他读到这封信,如同当头一棒,继而泪如泉涌。
这些年,他和父亲积怨甚多,但到底是血浓于水,那些埋在深处的骨肉亲情从来不曾离开。
1916年,朱家已经家道中落,父亲仍然尽了最大努力,为他筹办了体面的婚礼,并送他到北大读书。
1917年,父亲已经丢官、囊空如洗,就连祖母的丧事都是借钱办的,但即便如此,父亲还是挂念着儿子,怕他在北京太冷,特意给他定做了一件较为豪华的“紫毛大衣”,而自己却是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父亲送他到车站,还细心地给他交代好一切,而他却自作聪明,嫌他唠叨。
时间的水漫过思念的沙,露出亲情的底色。
那一刻,以前的种种不愉快全都淡去,朱自清想起的全是父亲的好。
心潮澎湃之际,他提笔写下了这篇《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立刻拿着书直奔父亲的卧室。
“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 ——朱国华:《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
儿子看到了父亲的情,父亲也看到了儿子的心。
自此,这对父子算是彻底和解。
而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我想,他是释然的。
爱与痛交织,付出与掌控并存。最终互相理解,只剩下温情与感恩。
这,也许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
3、有时,他们只是不懂如何去爱
前段时间,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
宋倩原本是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却毅然辞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即将高考的女儿身上。
学习上,给女儿定了作息表,时间精确到每天每分钟;挑选大量试卷,全程辅导;
生活上,严格制定食谱,每天早起给女儿做丰盛早餐;买来昂贵的的海参,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
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不受干扰,甚至在家里装了隔音墙。
宋倩为女儿付出了太多,但对英子来说,妈妈的爱却成了一种禁锢和压力,让她窒息。
在英子看来,我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考试机器。我已经长大,很多事有自己的想法,我的人生为什么不能由自己做主?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信任,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空间?
后来英子得了抑郁症,整夜整夜的失眠,甚至冲动之下要去跳海。
宋倩魂飞魄散,上前去拦,英子却大声哭喊: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那一刻,宋倩惊呆了。
震惊、愤怒、失望、委屈,种种复杂的心态涌上心头。
她不明白,自己这么爱女儿,为了女儿付出一切,竟然换回来女儿的讨厌?
那一刻看得人太揪心了。为英子,也为宋倩。
后来,宋倩尝试着放下,试图去信任和欣赏女儿,而英子也开始理解母亲,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母女俩最终和解。
每一种成长,都会伴随着痛。
这痛,有时是时代的原因,两代人所受教育不同,导致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方法的问题,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爱。
但是只要有爱,一切都会过去,云雾散去依然是阳光。
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不断成长,父母们也在逐渐变得智慧与开明,甚至很多父母主动学习心理学和教育知识,以期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这是时代的进步。
4、理解——化解隔阂,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背影》”
朱自清与父亲的和解,是双方互相体谅、互相让步的结果。
讲真,有些对于父母的情感,真的要到了中年才能深刻懂得。
作家王小波曾说: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人到中年,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子女。而自己,既要面临职场危机,又不得不接受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力大不如前的事实,似乎还没有年轻过,就开始老了。
可是再难再累,只要想到孩子,就又浑身充满了力量。孩子是温柔的牵绊,更是前行的动力。
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人到中年,才知当年父母的难。
而当年那个山一样伟岸的父亲,也在一天天老去。脊背不再那么挺拔,头上满是白发。曾经意气风发,是孩子心中的靠山;如今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成为孩子的拖累。
是什么让父母变得脆弱,时光,衰老,还是别的?
有一天,我们是不是也会像他们一样,老来寂寞,想让孩子回家又不敢说?
好好地爱我们的父母吧,趁着他们还在,不要将来空留遗憾。
好好地疼我们的孩子吧,给他们充沛的爱,让他们在人生路上无惧前行,永远充满力量。
4、表达——如何让你知道,你对我很重要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影》
中国人对待感情的方式一向是含蓄的,有时甚至羞于流露。
作家毕飞宇在一期《朗读者》节目中,曾讲过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也不太会表达,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俩之间是疏离的,以至于偶尔亲密一下,竟然很不习惯。
有一次毕飞宇带父亲去看病,需要检查,父亲有些紧张,毕飞宇就把自己的手给了他。对于毕飞宇来说,那五六分钟时间如此煎熬,自己的手竟然和爸爸握在一块儿了,这样的体验太少,以至于让他紧张得身上都要冒汗了。
而此时,毕飞宇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毕飞宇对父亲说,你从来不懂爱,也不懂得怎么关心孩子。董卿表示理解,同时也温柔地反驳他:那么你就知道了吗,你连他攒着你的手都想逃开。毕飞宇忍不住感叹,有可能二十年后,自己的儿子也会这样说自己呢。
好在后来,毕飞宇慢慢学会了向父亲表达爱意,父亲也慢慢习惯了接受。
毕飞宇说:
“爱的习惯,需要好几代人一点点建立。”
建立爱的习惯,一个重要途径是表达。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创作过一本书,叫做《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是探讨婚姻关系的,但其理念在亲情中同样适用。那就是:爱,一定要表达。
套用威廉.詹姆斯这个理论,我们不妨在亲人之间也借鉴这五种爱的语言:
肯定的言辞:多说鼓励与支持的话;认可并感谢家人的付出。
精心的时刻:比如温馨的晚餐,有仪式感的庆祝。
礼物的给予:愉快地赠送或者接受礼物。
服务的行动:实实在在地为家人做一些事情。
身体的接触:握手、拥抱,肢体语言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
总之,让亲人知道,我很爱你,你对我很重要。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也多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年轻时,我也曾喜欢和父亲拌嘴,但他从来不生我的气。从小到大我的每一件事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为我骄傲。
后来父亲常年患病。一犯病神智就不太清楚,时而清醒,时而昏睡。
有次我回老家看他,期间出去办事,回来晚了点。其实才七八点,但父亲很担心,在犯病神志不清的间隙里,还记得他的小女儿天黑了还没回来,叫着她的乳名,心急火燎地满院子乱跑,要去找她。
如今,我不见父亲已经七年了。
他在大地长眠,而我在每一个冬天到来的时候,无声地想念。
作家曹文轩说:“文学写了百年千年,写的也就生死离别。想明白了,死去的让他们安息,活着的就好好活着,你心安,亡者也心安。”
好好地活着,就是对亲人最好的纪念。
而毕飞宇也说:
“我给我父亲读这个片段,对他的意义并不大,但对我的意义非常大。因为我是他的儿子,因为我还是我儿子的父亲,这个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主题――生生不息。”
爱,就是生生不息。
最后,祝愿天下每一位父母幸福安康。
也祝福每一个子女,爱父母要趁早,别让亲情留下遗憾。
作者:洛红尘,主要分享情感与心理学内容,欢迎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