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出神入化的谋划与超乎天人的预判,演绎了一场又一场令人拍腿叫绝的军事行动,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的神奇色彩。而在诸葛亮的这些军事行动当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我们今天要说的空城计。
这说的是诸葛亮初出祁山,在开局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立即传令撤军,亲自带领五千人马,前往西城运走粮草。粮草辎重搬运离开之后,仅余少许兵力之时,司马懿指挥十五万大军杀奔西城。形势危急之时,诸葛亮下令兵士偃旗息鼓,城门大开,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携俩书童,于城楼之上焚香弹琴。司马懿于城楼下见诸葛亮气定神闲,疑有伏诈,不敢冒进,竟下令退兵。
诸葛亮真的使用过“空城计”么?
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并无这个事情的记载,倒是在《诸葛亮》裴松之的注引当中提到了郭冲对这个事情的说法。郭冲是西晋人,对诸葛亮的才智极为赞赏,曾列举自己所掌握的五条事证来证明诸葛亮摆空城计的真实性。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的时候,认为郭冲的这些“事证”都是有问题的,逐条引录又逐一批驳。郭冲的这些事证,在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就已经弃用,而裴松之则是引用了之后又进行批驳,认为其“举引皆虚”,对其进行彻底否定。
其实,证明这个事情是虚构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当事人司马懿的不在场证明。诸葛亮初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即曹魏太和元年的事情。这一年的司马懿在做什么呢?《晋书•宣帝纪》明确记载,从太和元年到太和四年,司马懿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以荆、豫二州诸军事的身份,镇守荆州战区,始终未离开,要去千里之外的祁山作战,恐怕分身乏术。有了这个不在场证明,诸葛亮的空城吓唬谁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祁山西城大摆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如何产生的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在街亭附近,有一座叫做西县的小城,诸葛亮把这西县里千多家居民带回到了汉中。在两年多以后,曹魏对汉中发动了多路进攻,《后主传》记载司马懿所进攻的这一路目标城池,恰恰就叫做西城。有史学研究观点认为,罗贯中故意混淆了西县与西城的说法,让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此发生战斗,并以此再度体现出诸葛亮高超的谋划能力。殊不知,西城并非西县的县城,街亭边上的西县,在今天甘肃礼县,位于汉中的西北位置,而司马懿进攻的西城县,在今天陕西的安康市,在汉中的东边,相距八百里之遥。
史学家以严谨的方式,汇总各方史料对这个事情进行求证,在我看来,是多余的,倘若司马懿真的到了城楼下,都已经到了能看见诸葛亮焚香弹琴的位置了,就算要撤军不进城,也应当一番乱箭射上城楼,把诸葛亮射杀再撤军也来得及。
如果不放箭,那只能说,司马懿真的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