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小 i
撰文 | 彭 根 成
活动 | #感怀师恩,为您撑腰#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早在古时,人们就把教师与天、 地、君、亲并列敬仰,“一日为师,终身为 父”“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尊师名言,更 是在社会上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我国的尊师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 上古时代的尧帝。史载尧治理天下,举 贤任能,海宇清平。他恐埋没人才,常深 入山野寻访,许由就是尧寻访来的老 师。尧对许由极为恭敬,几次执弟子之 礼,北面而朝之,并一再希望让位于许由。百姓们知道帝尧对许由的事后,无 不称赞尧的胸怀和他对老师的敬重。
另一位堪称尊师重教典范的帝王是 唐太宗李世民,他不仅治国有方,在教育 子女方面也颇有心得。他亲自给几个皇 子选定了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师,并 且一再告诫这些小王储,一定要尊重老 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 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特许李纲坐轿进 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迎老师。
古时,不仅官方把老师看得很重, 即便在民间,尊师也一样蔚然成风。那 时,普通百姓的子女大都到私塾求学, 入学先要拜师,要对教师行祭拜大礼, 遇到年节,还得带礼物问候。为显示尊 崇,私塾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签一份文 书,类似于现今的“校园安全承诺书”。 有了这个“承诺书”,对学生责罚中出现 意外,或出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逃学、走 失或死亡等违纪和安全事故,老师均无 须担责。而令师者更具有成就感的是, 如果学生“毕业”后,求取功名一旦谋得 了一官半职,更是要举办“谢师宴”以答 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古时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一方面 来自于淳朴的民风社风的濡染,另一方 面也与当时的选拔用人机制不无关系。 隋唐之前,朝廷选拔人才实行察举制、 徵辟制和九品中正制,按人的品行才能 定夺其仕途官道,一个人想出人头地, 得有个引荐保举老师。这种根据个人好 恶定学子前途的制度设计,尽管在现今 看来有着很大的纰漏,却凸显了当时老 师的社会地位,他们一直被全社会抬举 得很高。即便隋唐之后创办了科举,引 荐保举制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且 选拔任用人才的方式和途径也有了重 大改变,但古时的人们,对老师的尊仰 却始终没有改变。
透过斑驳的历史风云,我们不仅看 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由来和演变过 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对教师的无比 敬重。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普及,华夏民族流 传千年的尊师重教传统,不仅得到了传 承,还日益被赋予了更多鲜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