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书写的《三国演义》,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尤其“第一谋士”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所表现的智谋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让人拍案叫绝,但小说始终是小说,不等于正史,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许多战绩都是借鉴史上各种名将,今天咱们就聊聊“草船借箭”。
历史小说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人心中乃是能呼风唤雨,足智多谋的军师,书中描绘的“赤壁之战”是最精彩的桥段之一,而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的前期铺垫。
曹操剧照
诸葛亮足智多谋早到周瑜的嫉妒,营中缺箭正好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正所谓“一石二鸟”,而诸葛亮知道周瑜计谋,道:现在军情紧张,十天必耽误军机,愿三天造出十万支,并立下军令状。
草船借箭
诸葛亮找到鲁肃,向其借了二十条大船,并在船上扎上稻草人,船身加厚木板,并让其不要告诉周瑜。夜观天象,在一天夜里,趁着大雾把船驶向曹操大营,并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看不清虚实不会枉然出兵。并把船一字排开,让每条船都能“借到箭”,这样船的一边发生倾斜,就调转船头,当船水平时,就下令撤退,并让士兵大喊“谢丞相箭”,曹操大怒。二十条船上的弓箭远超十万之数。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典故。
而在正史中草船借箭事件并没有诸葛亮身上,而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的战争。
据《魏略》《三国志》中记载,孙权与曹操交战,曹操大败,坚守不出。一日孙权乘大船趁薄雾去试探曹操军事部署,距离四五里左右,被曹操探子发现。
孙权剧照
而曹操生性多疑,没有将士出击,命人放箭以示警告。船很快的发生了倾斜,孙权果断命令调转船头,使船另一面也受箭,船慢慢呈水平,孙权才下令撤退。孙权安全返航,曹操才知上当了。
所以在罗贯中的笔下,把草船借箭加在了诸葛亮的头上,但小说始终是小说,迎合读者的喜爱,也通俗易懂。但有时也要尊重正史,因为正史是确有其事的,虽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也是我们唯一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