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朱子全书-朱熹丨百科全书式的他,还是不折不扣的“茶仙”

朱子全书-朱熹丨百科全书式的他,还是不折不扣的“茶仙”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10 21:09:46
阅读:

自古名士皆爱茶


高士无茶不风流


「名人茶趣」第21期


每周日来一场跨时空的交谈


朱熹与茶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


朱熹


(1130年-1200年)


宋理学家,闽学集大成者,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弘扬儒学的大师。其一生爱茶,在武夷山蛰居40多年,嗜茶而戒酒,晚年自称“茶仙”。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博古通今,既是位严谨慎独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位充满生活情趣的文人雅仕,琴棋书画诗酒茶无所不涉,并能加以融会贯通。


01


自古诗家多茶客,茶客少有留诗名。朱熹与茶的关系,相关文献记录中最多并且最脍炙人口的却是他吟哦的茶诗。


如在武夷山中的慧苑寺中有副“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联句,传说便出自朱熹之手。朱熹一生好茶,广结茶缘。他在任漳州知府时,曾在州府的百草亭园圃种植武夷茶,并撰写《劝农文》,极力推广茶叶的种植栽培。


还比如“仙翁遗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咏茶》)等,便十分脍炙人口。


朱熹由于在理学上的光芒过于炫目,使其包括茶诗在内的文学贡献月明星淡。


然而,朱熹的茶诗,在武夷山的茶文化星空中,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恒星。


它们极大地丰富与光大了武夷茶文化内涵和外延,在武夷山辉煌的茶文化历史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并且持续推进着武夷山茶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02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山水和谐隽永,茶人宁静致远。而今品味朱熹理学的只言片语,颇感其思想与茶文化意境浑然一体。谁能说朱熹的学问不受茶之惠泽呢?


朱熹爱茶,自然不忘将茶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他以茶穷理,将茶性与中庸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他在与门生讨论茶品时,就把儒学的中庸理论与之相配。


在比较建茶与江茶(草茶)的品行时,“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张栻在《南轩集》中,把草茶视为草泽高人,把腊茶比做台阁胜士。朱熹则觉得这种比喻抬高了草茶,贬低了建茶。他认为建茶的品质已到“中庸之为德”境界,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宋史•本传》说他“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卒与共之。”朱熹正如他所写的茶联:“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清贫而不失其志。


朱熹作为理学大师,性法中庸,好茶而有度,不奢侈糜费。他认为茶不重虚华,有中和清俭之德,因之而好;人们不应将茶仅作为满足口腹之欲的佳饮,而应作为学习的榜样,以茶修德,以茶明伦,以茶寓道,以茶穷理,以茶交友。


他赋予了茶以广博的儒家文化特征,极大地丰富了武夷山茶文化的蕴涵。


03


中国文人都有一颗当“逸士”的心,像人们说的:每个成功男人背后常常有一个坚强的女人,而每一个成功的文人身后,常常也有一片自己的“桃花源”。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鬼谷子采药修道的云梦山,朱子先生也有自己的一片后花园——武夷山。


在朱熹的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时光是在闽北和武夷山度过的。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作,也养成了爱喝茶的雅好。


据史料记载,朱熹不仅品茶、论茶,还曾亲自参与种茶、制茶、煮茶、宴茶、斗茶、咏茶,乐在其中。


乾道七年,朱熹在云谷山修筑草堂,名为“晦庵”,于草堂北面亲自建造了一个茶园;栽种茶树,并取名为“茶坂”,茶园之中常见其携篮采茶,并作有《茶坂》诗,记录这样的生活:“携簏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而且在晚年时候,朱熹在回祖籍扫墓时,还把武夷茶苗带到了婺源,在祖居庭院植了十余株,并向家乡父老介绍过武夷茶的栽培和焙烤的方法。朱熹用过许多字号笔名,一如李白好酒而自号“酒仙”,朱熹由于好茶,在晚年给自己取了一个雅号便是“茶仙”。


这也是他最后的一个笔名,亦证明了朱熹自生至死始终与茶不舍不弃、生死相系。


话题·互动


#关于朱熹先生的茶趣#


欢迎留言分享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