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惟谦,有容乃大
◆◆◆
文 |石禄生
编者按
最近,一组载有朱子格言的明清时期文化楹联惊现于世,引起了收藏界的广泛瞩目。朱熹的这篇格言短文读来可谓振聋发聩,极具文史和哲理价值。楹联所载朱子格言全篇共有十长句,涉及的历史人物多达二十人。本文为朱子格言解读第四讲,着重阐述短文第四句:“韩琦不责碎玉之胥,刘宽不叱飜羹之婢,吾人不可无此度量。”
朱子格言楹联(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朱子格言楹联(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01
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历来推崇宽容、大度之美德,评价一个人品行高不高,其度量大不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自古以来,有关宽容大度的文字记载比比皆是——
◆《庄子·秋水篇》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比喻一个人要像海一样拥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告诫人们要胸怀宽广。
◆《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意思是方寸之心,要像海一样宽广。
◆ 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中,也强调了宋太祖的朝训:“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可见,主张为人宽容,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理念。
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量大福也大,心宽屋也宽。”意思是宽宏大量的人,一般都有好福气。验证这一逻辑的最佳答案,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说,凡是能位居宰相高位的人,大都是很有度量的。
当然了,宰相从来都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它泛指古代行政官位达到较高级别的人。宰相当然不是等闲之辈,读书多、见识广是基本标配,而这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宽容度。所以朱熹的学术前辈、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下了一个结论:“识高则量大”。
程颢(hào)画像
历史上符合“宰相肚里能撑船”标准的心胸宽广人士,可谓数不胜数,其中大多是政治名家,名副其实的“宰相”人物:
◆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相蔺相如,处处忍让大将廉颇的挑衅,终于感动了对方,后来廉颇主动负荆请罪。可见蔺相如的度量就是大。
廉颇负荆请罪
◆ 三国时期的蜀国,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为相。大臣杨敏,孤傲不驯,竟屡屡不理会蒋琬。对此,蒋琬从不计较,被引为宽以待人的历史佳话。
◆ 明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袁可立写过一副对联用于自勉:“受益惟谦,有容乃大”,对后世影响很深。
◆ 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北宋名相吕端也是一个宽怀之人,平时从不与人计较得失,但在大事面前却能恪守原则。据说有一次他被贬官回家,恰逢家里办喜事,家中来宾得知他被贬官,不少人当场索回礼品并冷脸以对。就在这时,皇帝圣旨送达,令吕端官复原职,那些翻脸不认人的宾客当即又送上笑脸和礼品。宾客势利如斯,吕端亦不计较,仍是笑脸相迎,度量之大,令人叹服。
◆ 清代名臣林则徐曾题联以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醒自己为人处世,胸襟要像大海一样宽广。
由此可见,“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从来都不是无来由的。历史上大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高官能臣,几乎都是胸怀宽广之人,容凡人所不能容之人,忍凡人所不能忍之事。
朱子格言第四句说:“韩琦不责碎玉之胥,刘宽不叱飜羹之婢,吾人不可无此度量。”韩琦和刘宽,分别是北宋和东汉时期的贤士能臣,他们都是涵养很高的人,以待人宽厚闻名,而且也都做到了“宰相“级的高官。
02
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于宋仁宗晚期及宋英宗时期担任宰相,官职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等。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宋的政治格局,可谓成就斐然。
韩琦画像
宋景德年间,公元1008年,韩琦出生于福建泉州,其时韩父韩国华任泉州知府。所以说,虽然后来韩琦在河南长大,而其祖籍地又在河北,但他仍算得上是半个福建人。这也是为什么,韩琦被后世泉州民众请入了五贤祠加以供奉。
值得一提的是,韩琦的母亲原为泉州府中的婢女,肯定不属于韩国华的正室原配,多半是小妾那一类的。这个细节很重要,显而易见,韩琦幼时恐怕没少忍受白眼。而且在韩琦三岁那年,其父母双双早逝,他后来是由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抚养成人的。
不消说,韩琦的童年非常不幸,世态的炎凉是经历了很多的。笔者以为,韩琦后来对他人很宽厚,尤其是对下人体恤有加,很大程度上是由童年的经历造就的,因为对于别人的不幸或难堪,他特别能感同身受。
关于韩琦宽宏大量的记载,主要源于一件事。
他在担任朝廷要职期间,有一位亲戚送给他一只玉盏,属于更早时期的古董文物,他很喜欢,忍不住邀请了一干同僚前来赏析。
玉盏(玉饰的酒杯)
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喝点小酒助兴。推杯换盏间,在座的一个小吏失手打翻了玉盏,摔了个粉碎。韩琦心疼得无以复加,但他不露声色。这个小吏,本来就属于陪坐的,顶多算个办事员,连官衔都没有,他跟韩琦的关系,就像一般乡镇干部跟国部级高官的关系,地位悬殊之大可想而知。
打碎了韩琦的玉盏,小吏吓得扑通跪了下去,没想到韩琦非但没责怪他,反倒安慰他说:“再好的东西总有破损的时候,你又不是故意的,不怪你。”
从那以后,韩琦的包容心,尽人皆知。这便是朱子格言说“韩琦不责碎玉之胥”的由来,“胥”为小吏之意。一个宰相级的高官,能宽容一个小吏如此大的过失;看到珍爱的玩物破碎,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韩琦的涵养之高、度量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韩琦庙
韩琦宽厚如斯,但谁要是认为他这个人处事没有原则,凡事和稀泥,那就大错特错了。韩琦跟他的宰相前辈吕端一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他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但在工作问题上尤其是涉及政治原则时,他是寸步不让的。
韩琦早年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任职多年,终于在三十岁的时候入宫担任了谏官。所谓谏官,就是负责上书言事的,级别并不高,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般纪检干部吧。
韩琦庙
宝元元年(1038年),自然灾害频发,因官方救灾不力,流民大批出现。韩琦一怒之下,上书直批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以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四人“庸碌无能”,不配当高官。皇帝宋仁宗觉得韩琦批得有道理,就罢了这四个最高行政大佬的官。以下犯上,不留情面,韩琦的勇和直,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下人的无心之过,韩琦毫不犹豫予以宽慰;面对最高行政上司的庸碌无能,韩琦坚决予以痛击。宽容与较真,都是相对的,关键是要看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韩琦的处世哲学。
生活中宽厚待人,让韩琦成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贤达人士纷纷支持他,这样的人自然有福气;工作中严于律人,使韩琦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效率奇高,凡事为公着想,围绕在他的身边,如沐浴在清新的风气之中,贤达人士也因此纷纷支持他。宽容与严苛,在生活和工作中切换自如;有着双重的人格魅力,韩琦成为北宋政治名家,是必然之事。
总结韩琦的政治生涯,他的任职履历极其复杂,既有长期担任地方官员的经历,又有多年的普通“京官”任职履历;既做过高级军事长官,上过前线,后又连续当了十年宰相。
韩琦生平事迹
相比复杂的为官履历,韩琦的政治成就更加令人瞩目。
◆ 西夏叛乱期间,韩琦联手范仲淹率军作战,有力阻止了西夏军队的推进,“韩范”之名响彻边疆。
◆ 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庆历新政”变革,韩琦是牵头人之一,仅此一项,韩琦跻身于政治改革家的行列。
◆ 宋仁宗执政晚期,因其未育子嗣,皇位继承人选难立,身为宰相的韩琦力劝仁宗皇帝立赵曙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 宋英宗登基后,曹太后垂帘听政,两宫生隙,韩琦居中做思想工作,化解了皇室危机。
因宋英宗早逝,神宗即位。韩琦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的荣耀。后来,出于平衡朝政、平息朝野对他的“专权”之非议,韩琦主动辞去宰相之职,回到家乡任地方长官,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
03
朱子格言又说:“刘宽不叱飜羹之婢。”一句话将人们的视线从北宋引到了东汉时期。刘宽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五世孙,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到了他这一代,刘宽家族已然远离了皇室,但因为姓刘的缘故,刘宽依然是贵族出身。说到贵族,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刘宽画像
有一个问题,今天大家都很熟悉,即真正的贵族精神是怎样的?在中国古代,贵族一般指封建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人,由于混沌的历史缘故,他们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负面的,诸如欺压百姓、为所欲为之类的。
今天的人们,提起贵族,言必谈英式老派贵族,认为西方绅士作风是真正的贵族精神。其典型的外化特征是彬彬有礼,很看重社交礼仪风度。但东汉的刘宽,向我们诠释了另一层贵族精神:宽容大度才是贵族真境界。
英式的贵族范儿,表面上彬彬有礼,极具仪式感,但内心多是傲慢的。而刘宽的贵族精神理念,注重的不是外化的仪式感,而是内化为精神深处的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依笔者之见,后者更接近真正的贵族精神。
纵览刘宽的为官生涯,先后做过司徒长史、尚书令、南阳太守等,但鲜有政绩记载。他的声名之所以流芳百世,基本上就是以一个仁者形象而存在的。所以,对于他的社会角色,将他定位于东汉贵族,是较为中肯的。
南阳府衙
或许有读者会产生疑问:刘宽做过尚书令,尚书令不就是宰相吗?实际上,在东汉时期,尚书令虽然权责重大,但级别并不高。刘宽是升职以后才当南阳太守的,可见他早前当尚书令并不算是皇家核心政治成员。到了隋唐时期,尚书令才演变为宰相职。当然了,以宽泛的“宰相”定义来看,刘宽也算符合“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贤达人士。
在刘宽那个年代,蔡伦的造纸术刚刚诞生不久,纸张书写并不普及,仅限于贵族阶层小范围使用。但刘宽的为人宽容与大度,却能声名远播。这说明当时刘宽的为人豁达,的确已经到了接近圣人的地步,这才导致人们口口相传。
古今中外,大凡当官的人,多少都有点官架子;就算表面上没有架子,也会下意识地跟一般劳苦大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人之常情,不必讳言。
但刘宽不是这样,每每上下班,途中看到老农耕作,他都习惯走上前去嘘寒问暖,问询作物情况:“老人家呀,今年收成好不好啊?年纪大了,您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这种事偶尔为之,那是作秀,经常这样做,说明刘宽在心理上确实跟庄稼人没有距离。这一点很难得。久而久之,周边群众没有不喜欢他的。
刘宽为人不管如何质朴,他总归是朝廷大员,基本的交通出行标配还是有的,那就是牛车。有一回他坐牛车出行,遇见一个丢了牛的农人。这个农人看到刘宽的牛车,发现有一头拉车的牛很像他家丢的那头,便嚷嚷着说:“这头牛是我的,你还我。”可能是刘宽平时太好说话了,农人都没把他这个大官放在眼里。
刘宽微微一笑,不做辩解,就让农人牵走了那头牛,自己则下车步行。没多久,那位农人找回了自己的牛,觉得很愧疚,赶紧把刘宽的牛送了回来,并磕头谢罪。刘宽不但不怪他,反过来安慰他:“认错牛是常有的事,不必挂在心上。我还要谢谢你把牛送回来呢。”自此刘宽的大度更为人称道了。
对于刘宽的为人,他的老婆也觉得匪夷所思,她一度怀疑他是作秀成瘾的伪君子。如果刘宽真的是一心作秀,这样的人岂不是很虚伪?想到要跟他过一辈子,简直细思极恐啊。
于是刘夫人决定测试一下他:你在外边处心积虑地作秀,回到家里来终有原形毕露的时候。她都想好了:“既然是测试,一定要试他一个措手不及,刺激他做出本能反应,最好使他连作秀的念头都来不及产生。”
刘夫人把测试安排在了早饭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刘宽着急上朝,情绪最容易被激怒。这天早上,刘宽正在整理衣冠准备上朝,他老婆命婢女端一碗肉羹汤给他,并假装不小心打翻肉羹汤,把刘宽的上朝服弄脏,以刺激他的本能反应。
婢女依计而行,就在刘宽接手肉羹汤的刹那间,直听一声摔碗的脆响,婢女惊叫:“啊呀……”再看刘宽,衣服上已经污渍一片,但他却神色不变,依然祥和。刘宽倒是流露出了一丝急切,但他担心的是婢女是否被烫伤:“你的手没事吧…..”他一心只顾安抚婢女,全然不顾自己的衣服被弄脏。
刘夫人目睹了这一切,心里当下叹服:“夫君果然是真君子,宽宏大度至此,我也算有福了。”打那以后,刘宽的宽厚声名,像春风一样遍及九州。这就是“刘宽不叱飜羹之婢”的典故由来。“叱”意为责骂,“飜”为打翻之意。
后记
韩琦和刘宽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常怀宽厚仁爱之心,朱熹对此深感敬意,于是借助朱子格言抒发了自己也要宽容待人的心志:“吾人不可无此度量。”
朱熹格言楹联,抄录并制屏于明清时期,现收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格言全文如下:
虞舜能顺亲之心,曾参能养亲之志,吾人不可无此孝思。
大禹有昌言之拜,元公有吐握之勤,吾人不可无此恭逊。
王沂公生平志不在温饱,范文正少时志便任天下,吾人不可无此期许。
韩琦不责碎玉之胥,刘宽不叱飜羹之婢,吾人不可无此度量。
赵清献公无事不可告天,司马温公无语不可对人,吾人不可无此光明。
杨伯起却暮夜之金,罗一峯拒奔楼之女,吾人不可无此正大。
韩淮阴甘受胯下之辱,蔺相如谨避廉颇之威,吾人不可无此舍忍。
范纯仁不言人非,郭林宗不为危论,吾人不可无此浑厚。
刘忠定谨告诫一语,范忠宣遵忠恕二字,吾人不可无此服习。
苏季子引锥刺股而自奋,司马光员木为枕以自警,吾人不可无此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