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再没有一种电影能比中国式青春片更能以低廉的成本带来明星与票房的双赢,《左耳》为什么需要改变这一种模式呢?穿穿校服怀怀旧,抒抒情怀卖卖纯,旱涝保收是青春,该片犹如人人皆知的常识般规律的发展着一切,青春偶像大抵皆是如此。
未曾拜读过电影的原著同名小说自按下不论,单就电影言,转行导演的苏有朋首秀几乎未带来任何惊喜,从电影中甚至看不到他的作品究竟有怎样的自我风格可言,他予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学生,只是机械的写出了中国式青春片需有的标答,冲动的时候在冲动,唯美的时候在唯美,煽情的时候在煽情,如若说该片上映时间能提前十年,在没有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青春洗礼下,那么电影或还尚能真正感怀一下青春,但在今日一个左耳听力不好名曰李珥的老梗爱情,不同配方熬出的还是那碗同味鸡汤。
个人很难做出统计,也着实不了解中国有多少人的青春是如电影这般,但至少我和我所能触及的人近乎没有谁的青春是像电影如此纠葛不清混杂而成,是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或许是一个足够饱满的故事,他将诸多种种青春的元素混为一体,抒发着对青春的感思,但这种感思却只属于男女主,除了那校园与校服外,电影很难再能给观众多少以触及心灵的感动,此类电影已然变成了睹物思情,而非以情动人,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曾有如此臆想而出的过往,而只是如同电影中那匆匆一闪即过的路人甲,可又有多少人的青春会没有自已的故事?
《左耳》的定位是一部关乎青春成长的电影,但从电影来看该片甚至连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长的呈现都是蹩脚而幼稚,几位颇有颜值的男女主,却始终只是在玩着泛善可陈的情感游戏,角色的塑造也不过仅是一堆偶像的堆砌,生离死别的意外煽情更令人难耐,而电影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合理的暴力渲染,浮于表象所谓的残酷青春,就是靠意外的生离死别,早恋床戏和拳脚相向?这些不合适宜的矫揉,不但未能带来青春主旨的升华,更有以一定程度负能量的错误导向。
我相信每一个人的青葱年华都能上演一场如《少年时代》般的时代经典,至于《左耳》这般的青春属于谁,当然只是一群依靠星效应旱涝保收的电影人。
个人评分:3.5
作者简介:
梦里诗书——影评人,自由撰稿人,搜狐新闻,电影网特约影评人,腾讯大楚网一级栏目《毒家试片》主笔,百度百科影评团成员,曾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百花杯”影评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评征文优秀作品奖、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称号等荣誉,其文曾见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银幕》杂志、《文汇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纸媒。
新浪微博:梦里诗书 个人微信:qwe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