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妈
今天是12月4日,是第19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第6个“国家宪法日”。要知道,学法、知法、守法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生命安全。
生活因为有法而变得规范;世界因为有法而变得有序。对于个人来说,规则意识是基本素养,不仅是正常有序生活的保障,有时甚至是对生命的保护。
不守规则,可能会短期内获利,但长期来说,却处处隐藏着风险,比如说窗红灯短期来看是节省了等待的时间,但指不定哪天就会发生意外。
在这,带大家来看两则去年因不守规则而酿成的悲剧。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个女乘客因坐过站与司机发生激烈争吵、互殴,之后,司机左急打方向,车辆失控向左偏离,最后,公交车冲出大桥护栏,坠入数十米深的长江。因为一个人不守规则,致使1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15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悲痛。
就在同一天,江西新余市一名13岁男孩乘车时将身体伸出车顶天窗外,通过道路限高横栏时,男孩的身体与限高杆发生碰撞,男孩当场死亡。因为不守交通规则,就这样葬送了自己如花一般的生命。
规则,它看起来是一种限制,但实则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在日本,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有一个特别项目。
为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车祸的惨烈与可怕,日本交通安全部门特地请来专业特技演员,采用真人+真车+真事故的操作,真实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场景。
当小学生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人被撞飞在眼前,全都被吓得尖叫起来。
真实的演练,在学生们脑海里深深地刻下一道警戒线: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如此硬核的教育,只想传递一个信息:规则,是用来保命的。
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长大后会变成一副美妙绝伦的佳作,还是不忍直视的拙作,其关键性的人物就是父母。同样,孩子不遵守规则,基本上也与父母的言行、教育有关。
原因一:孩子不遵守规则是从大人身上一点点学来的。
儿童教育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在原件上找问题。原件出问题了,复印件能好吗?
原因二: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遵守规则,很大原因都是家长的不坚定。
当孩子发现规则是可以随意更改后,他们就会不断地试探底线,如果家长不断地放弃自己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会更我行我素了。
原因三:对一些规则,抱有侥幸心理。
要知道,每一个极端悲剧发生之前,都是无数次侥幸逃脱后埋下的隐患在爆发。
为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让孩子从小懂得规则的意义,让他明白社会是讲规矩的地方,这样他才能怀揣敬畏之心拥抱世界。
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首先,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生活有了界限和范围,才会更规律。孩子也能对生活有预知和期待,从而感到愉快。”
这里的规律,指的是让孩子知道接下来可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这样他才会有掌控感,也会更配合。所以制定规则时,就让孩子参与就十分重要。
孩子自己制定规则,这不仅能让孩子找到规则的意义,还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而家长在规则面前,要用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用大人的地位去压制孩子。
孩子遵守规则,家长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孩子打破规则时,家长可以选择适当让孩子承担后果,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让孩子在承担后果中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培养孩子的规则感,既要坚定原则也要灵活处理。
很多家长在面对规则时特别死板,比如说看电视只准20分钟,时间一到,全然不顾后面还有几分钟的结尾,直接关掉。如此,孩子当然会反抗。
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也并未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是要张弛有度、灵活处理。规则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调整、改变和适应的过程。
有时候,让孩子有所选择,会让孩子更主动,也更愿意去遵守规则。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父母的规则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可很多中国父母,却是规矩的设立者,也是规矩的破坏者。
他们一边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一头扎进手机世界里;一边告诉孩子要文明用语,自己却满口脏。规则教育,绝不单单是落在语言上,而是要真正地用行动去践行。
文章的最后,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把规则意识根植于心,健康成长,平安长大!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