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有一部简单纯碎又感人至深的动漫电影——《我的邻居山田君》。
其中每一个片段都以一句简单的俳句引导,这种高度凝练的艺术有一种清淡,寂寂的美。
春雨やものがたりゆく蓑と傘 蕪村
那道尽一切的 蓑衣与雨伞
頓て死ぬけしきは見えず蝉の声 芭蕉
即将死去 眼前景致不再见 声声哀蝉
蛸壺やはかなき夢を夏の月 芭蕉
章鱼壶中虚无梦,天边夏月
梅が香にのっと日の出る山路かな 芭蕉
山路梅花香 蓦然现朝阳
古人有一种心情,叫做“一期一会”。这个来自日本茶道的用语,是指你一生只能在此时遇见这一杯茶,请用这种心情认真品味。俳句也是如此,都是写小情小景,其中却有无限天地。写的时候,必须简单又郑重,读的时候,也必须简单又郑重。心绪杂乱的人,是欣赏不了俳句的。
俳句起源于汉诗绝句,在日本逐渐演化,并通过著名诗人松尾芭蕉发展成型。俳句诗体植根于大自然和我们的感官世界,通常用于记录诗人对特定一个时刻的景致,加以精准和深入的观察。
松尾芭蕉
被称为日本诗圣,一般均以芭蕉直接称呼他而不用姓氏。他一生曾用了许多笔名,如早期取的俳号桃青,用以表示尊崇唐朝诗仙李白,“李白”“桃青”刚好相对——也是诙谐的趣味。前者指的是未成熟的桃子或青色桃子,而后者则为白色李子。 由于其弟子送了一株芭蕉树给他,他的庭院就称为芭蕉庵,他便开始使用芭蕉为俳号。芭蕉一生游历,走过的艰难困苦常人难以想象。
介绍了松尾芭蕉,相信大家对徘句仍有很多好奇和不解。不急,这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问题一:何为俳句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①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假名)为标准的。
②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眷恋之情。
拿芭蕉的那篇《千住》作为例子:
行く春や
鳥啼き魚の
目は涙
季语是“春天逝去”,春将归,鸟啼鱼落泪。两番感慨,吐尽爱春之心。
问题二:何为季语?季语有哪些?
季语即象征性表现春、夏、秋、冬、新年五个时节的词语。比如,一说到“樱”,我们知道她是代表春季的花,就会联想到四月初旬时的景色和氛围。这就是季语的魅力。
季语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季节感
联想力
象征力
问题三:俳句一定要有季语吗?
答案是不一定,就像问诗是否要押韵一样,这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无季俳句,顾名思议,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没有季语:
“撒把米也是罪过啊,让鸡斗了起来。”
还有一种自由律俳句,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但总的来说,没有了季语,就再也没有了那种传统的韵律美,不再像是俳句了。
问题四:俳句译为汉语,是不是失去了韵味?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
但若把日语翻译成中文,总是难免失去韵味,个人觉得,虽然说日文来自于汉字,但其发音跟汉语完全不同,而诗恰恰是一种无法翻译的事物,别的语言总也无法传达个中精妙。所以说想要真正读懂并欣赏俳句,还是学一点日语为好。但读不懂日语也并不妨碍我们体会俳句之美。
问题五:如何写好汉俳
了解俳句是容易的,技法规则网上一搜多如牛毛,但想要写出味道却很难。俳句,不是需要大量写,而是如唐诗宋词那样,需要大量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的作用,比写的作用大。就如学外语,语感是第一关。熟读之后,再去写便知道自己的程度了,加上多练习,终究会上道。
此外,诗歌尽然是一种形式,论其实更高的却是文字之外的神性,完整的传达这种神性,技巧固然要,最终却还是为了捕捉人所独有的超然物外的格调。
最后分享一些喜欢的俳句。也希望你把喜欢的也分享给我哦,欢迎留言。
世の中は三日見ぬ間桜かな
不见方三日,
世上满樱花。
——大岛蓼太
さびしさや 一尺消えて ゆくほたる
流萤断续光,
一明一灭一尺间,
寂寞何以堪。
——立花北枝
朴树散花,
不知去向。
——川端茅舍
人の世のものとは见へぬ桜の花
人世皆攘攘
樱花默然转瞬逝
相对唯顷刻
露のふる先にのほるや稲の花
朝露时日促
流连宛转伴稻禾
离别只顷刻
愿うことあるかも知らす火取虫
谁知生平愿
或见飞蛾自投火
心有戚戚焉
——土方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