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友聊天,她说,要是让我现在回到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定好好过。
我问她,你说的好好过是指什么呢?
她说:“肯定是不像以前那样,一有空就想玩,想出去吃东西,起码要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得好一点吧!
上学的时候总是想着这个好玩,那个好吃,根本不知道考虑哪些才是对未来有益的事情。工作后,走上社会,认识了更多的人,长了几年的见识才明白,以前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做了太多无用的事。”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见识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最高赞答主胡点的回答是:
见识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就像打星际争霸里你开了多少地图一样。
开了地图你才知道自己的位置、资源、出镜和接下来最佳的行动方案。
我深以为然。
见识对于人的意义就在此处,有见识的人,会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于走错路、走岔路,更不会陷入一团迷茫导致停滞不前。
有见识的人对自己的每一步都很笃定,他明白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处,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走。
◆ ◆ ◆ ◆ ◆
《穷查理宝典》里有一句话说,我们老的太快,聪明的太迟。人生就是这样,到了下一个阶段,蓦然回首,才能看清过往的错过和失去。
然而,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不可能像白日梦里那样,我们乘坐着一艘时光机,带着先知的眼光,倏忽间穿越到从前,一一弥补曾经的缺憾。
不可能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眼界,让自己的现在,不要如曾经那样,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见识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读书了。
◆ ◆ ◆ ◆ ◆
前段时间看到电视节目《见字如面》中,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严锋教授说,人生有涯,千万不要不加选择地读书。
与一般名人给出书单不同,他另辟蹊径地列出了一个“不必读书单”:
1.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以外,很多中国古典小说不必读。
2. 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不必读。
3. 很多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不必读。
4. 绝大多数西方通俗小说不必读。
5. 所有名著的续书不必读。
6. 一些古老的哲学著作不必读。
7. 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都不必读。
8. 所有阴谋论的书不要读。
◆ ◆ ◆ ◆ ◆
我们往往都觉得“开卷有益”,任何一本书,只要你认真读下去,肯定都会有所收获。确实,每本书都是其作者思想的精华所在,读一本书,便是与一个人的深度谈话。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叫作“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你做事情A的时候,你就没法做事情B,所以我们要权衡两件事情之间的重要性,以期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以,当我们花费时间和经历去啃了一本“不那么好”的书,我们就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机会。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财经评论家叶檀就曾说过她身边的真实案例。她的一位朋友来信向她诉苦说:“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日子还是过得那么差?”
这位朋友的日子确实过得不太好,平时赚不着什么钱,孩子也不上进,前段时间还被骗亏了几十万。
叶檀问她平时都读什么书呢?
她的书单中都是类似“女人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样的书。
看到她的书单后,叶檀终于知道,为什么她这么拼命地读书,日子却还过得这么差。
叶檀说,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看的,有的书是会让人变笨的。
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读书,一定要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有用的书。
叶檀给出了她认为对自己最有益的8本的书单:
这些书也许会有一点晦涩难读,如果你因为它们“读不下去”、“太难懂了”就放弃读它们,那也太可惜了!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会告诉你,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何以利用多元思维模型武装自己,逐步提升自己的基础认知。
《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你,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到如今的样子,帮助你养成更广阔、视野更全面的世界观。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会告诉你,在市场动荡的时候,作为散户如何从投资中获益。
还有《原则》《乌合之众》《自私的基因》《黑天鹅》《“错误”的行为》。
读懂这些书,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从认知到方法,都会比之前上一个台阶。
新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