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无节胜有节”》
作者:曹永亮
一、
九月即将结束,坐落在九月里的教师节也就渐渐远去,慢慢淡出广大教师的视线。但“庆祝第34个教师节”的热烈隆重场面,人们还历历在目:部分教师代表参加的会场庄严肃穆;领导讲话绘声绘色,极尽关怀;与会代表洗耳恭听,掌声不断;横幅标语鲜艳夺目……
但事实证明,今年广大一线教师“过”的仍是一个传统卫生辛苦的节日:少数教师代表(约占总数的15%)应邀去参加表彰会;留在家里“不优秀”的老师,比平时更累地默默上着自己的和参会老师的课。
留下来“看家”的“85%”的老师,没获奖是肯定的,如果获奖了的话,人就不会在远离会场的课堂,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不仅如此,他们比不过节时还要累,这就使本来身心疲惫不堪的他们怨言不断。
说什么呢?谁教自己不是“15%”的老师呢?
二、
会场上的老师情况又如何呢?
他们当天应该说是很风光的:胸戴红花,手握荣誉证书,霓虹闪烁照像,激情发言等;会场歌舞欢庆,高潮过后,舞停乐止,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代表们屏住呼吸,开始聆听领导“教师辛苦教育重要”的“谆谆教导”。
隔音效果很好肃静优雅的会场,领导的讲话在抑扬顿挫地立体回荡着:你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国家的兴旺靠教育,教育的繁荣靠教师。作为教师,你们无上光荣!你们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愿载誉而归的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更重要的贡献!
然后,就是与会者一片回应的热烈掌声。
三、
笔者观察粗糙,浮光掠影,挂一漏万,这也许就是目前各地中小学教师会场内外过“教师节”的大致情景。
今天闲暇,无意之中,笔者看了篇介绍日本教师过“教师节”的文章。随与我们的对比起来,顿觉有天壤之别。掩倦沉思,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起来。
在日本,根本没有固定日子的“教师节”,但教师却天天像“过节”。
教师乘坐地铁,比教师年龄大的其它行业的乘客,都会自觉主动为教师让坐;到超市买东西,超市设有专门的“教师商店”,教师买东西享受特殊打折;中小学教师工资比大学教师要高;教师在哪里工作工资都一样,没有城乡差别,涨工资只与工作年限有关;无论师生,从来不搞“分数英雄”名次评比;进入教师行业门槛很高,竞争上岗的考试录用比没有低于10:1的……
但是这一切让教师感动幸福优越活动,都是很平淡地在平时自然出现的:根本不用“节”彰显,没有“轰轰烈烈”就一天庆祝的“教师节”场面。
这是大出人们所料的:没有节的表彰鼓舞和推动,社会怎么会出现这么好的教育风景?这不可能吧?
抛开政治色彩,就科教文化而言,事实地讲,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及教育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的,某些方面的成就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四、
“敌人”有长处,我们更应该学,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科技无国界,教育是软实力。面对日益强大的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冲击,我们应理性地牢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人们正常过日子,仅靠“节”是吃不饱和过不好的,应重视平时吃五谷杂粮的生活,“节在节外节更浓”,。
改革开放前,人们过日子,不管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过年:过年能鱼肉地吃一顿,物质和精神都幸福满满。但这种享受太短暂的“节”转眼过去了,日子马上又恢复到青菜萝卜红芋馍的食不果腹的生活状态,这种一曝十寒的“过节享受”,会刺激得人们感觉平时生活更苦,某种意义上说,有点类似于饮鸩止渴。
众所周知,“诗在诗外”的道理:临进考场,才学作诗,中举的可能几乎为零。出嫁女子,临上骄才开始扎耳眼子,除了痛和有可能流血挂在嘴巴腮边难看之外,还会把被折磨的痛苦表情带到婚庆现场,破坏婚姻现场的喜庆气氛。
日常生活中,拖欠教师工资,教师跑八趟去要,也没要出个结果;家长护短闹校辱师,教育局为维稳,首先第一时间及时严肃处理老师,以“回应社会关切”,老师被迫在流血流泪中无可奈何地接受;有的老师工作过度劳累,猝死在家里,因死的地方不对,“工伤”申请蜿蜒曲折十万八千里,到最后仍路漫漫遥遥无期……
这些平日里出现的令老师寒心伤心的事,没有人主动关爱,但在短暂一天的节日里,老师又被披红又被挂绿的,精神在高度紧张中度过,被装扮给谁看呢?这节日的“一笑”能遮平时的“百丑”吗?
五、
教师代表“获奖”去了,学生的课不能正常上不说,精神还被颠簸得节后好长时间生活不能有规律。
平时受气的媳妇,在家里来亲戚人多的时候,被婆婆打扮得花枝招展穿金戴银的笑着给众人看,可亲戚一走,卸妆的媳妇回到里屋,就伤心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控!
正常人的健康是靠平时有规律地吃五谷杂粮养起来的,偶尔海吃一顿大鱼大肉,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深望社会各界的尊师重教,重在平时,让“无节胜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