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水不平,潮汐不止,那我就要继续我的等待,继续我的远行。漫无目的,不离不弃。
或许写作的人就应该活在玻璃罩里观察生活,所有亲身体验都将最终局限想象。
钥匙钥匙留在我口袋里的这把钥匙会不断提醒,当我以谨小慎微的任性抵抗着时间的荒凉,有人已默默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不需要选择之后,生活简单起来。“迷茫”这种麻烦事,也就少了。
与悲观主义的决绝推断不同,乐观的人愿意留更多的可能,他们的每个“或许”都是条可以尝试去走的路。
一生总该结交几个亚麻餐巾般的朋友,朴素体贴,老了以后一起喝茶逛街时可以说:我们的友谊也旧得很好看。
人生是不能也不该与他人比较的。我们要过的,无非是自己那一关。虽然这世界上最难取悦、最不知通融的,正是自己。
暗是白色之外,另一种层次分明表情丰富的颜色。它不同于黑,也不等于灰,是将光亮收藏因而隐没了喧闹的颜色。
人到最后,不是都应该在食物中找安慰吗?因为食物最简单实在,不会跟你周旋废话,好吃就是好吃。
年轻没有什么好,来路有很多错等你去犯,那意味着很多彷徨、很多懊悔、很多担忧;年轻也没有什么不好,你还有时间去学习、去改正、去摆脱。青春大概是最无用的筹码,靠它赢来的那些都不长久,但因它输掉的那些,会真正在记忆里长久留存下来,成为催促你前进的动力。
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者很多爱,才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
世事艰难。我们不免因再遇不到温和的灵魂而感觉孤独焦虑,却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因为自己正变得坚硬。与其说是找不到一件东西,不如说是丢失了什么,丢失了与所寻之物相连的那部分自己。
我们书写,是因为活着不仅仅是存在,还因为只活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他人的故事里活很多次,大笑很多次,心碎很多次。所以,我们一次次重新开始。
我总是想从写作者的身份回到阅读者的身份,因为读者想在一个故事中停留多久都可以。作者走了很多路终于抵达,却又必须迅速离开,再次启程。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心事。我也羡慕阅读的人,洒脱地从一个故事走向另一个故事,满心期待。但写作者跋山涉水而来,一砖一瓦建造,所以总是恋恋不舍,总是不停顾盼。
语言只像走江湖卖艺人耍猴戏时敲打的破锣,哪能妄想感动天上的星辰呢?
我觉得我们在忙碌之中会变得盲目,忽略了生活的美好细节,最后就像缺乏养护的机器被快速损耗。我们抱怨生活无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爱过、经营过我们自己的生活。
探索外在世界是一个验证内心的过程,越走越远,不如说越走越深。人会因阅历而更了解这个世界,并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与他人的关系。到一定年纪或者说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会停止寻找的姿态,无论是寻找同路人、聆听者,还是依靠。你停止对外在世界的期待,你开始全力以赴应对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你等待世界来到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