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妈最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昆虫记》,翻开一看,有点小惊讶。
不知道前面哪位读者,在书上划了些细细的铅笔道道。
书缝里还夹杂着饼干渣渣和橡皮沫沫。
这一看就是哪位小读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划的好词好句。
看这句:
水仙花……看上去就像挂了一串美丽的红项链。
这句是比喻句。
再看这一句:
它们当中,有充当猎手的猎蜂,有善于建筑的筑巢蜂,有……还有……。
这句是排比句。
好词呢?实在不好找,连”五分之一“、”一百四十毫米“都用铅笔划上了。
估计最后实在没什么可划的,把这一句划上了:
蜣螂用后腿将材料压在身体下,不断地搓动、旋转,直到它成为一个圆球形。
也算是对蜣螂动作的描写吧!
可怜这位小朋友,估计是把整本书翻了个遍,才找出了这么几句”好词好句“!
摘抄到底有没有用
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正式写作文,都没少受到这种摘抄作业的折磨,每个孩子都有一本摘抄本,每个星期要交作业,家里那几本书很快就抄完了。
辛苦一点不算什么,问题是孩子苦哈哈地抄完之后,有的摘抄只当练字了,有的摘抄卖废品了。
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依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写不出来好词好句。
作家叶开曾经批判过这种做法,他说不知道哪个词比另一个词更高级。“难道这个词是部长级,那个词是科长级?”
摘抄是不是浪费时间?真是让人怀疑人生了。
为什么很多作家、老师依然推荐摘抄呢?
很多作家在分享写作经验时,都说自己积累了大量摘抄本。
著名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就曾经说:
" 我积累了成千上万条各方面的笔记。现在我家中还有至少两万条以上尚未使用、可以在我的作品中得到利用的笔记……"
我想孩子们都不是故意想应付老师的作业,只是不知道如何从文章中寻找精华。
摘抄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师大多告诉孩子们,划出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抄下来交作业。
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去寻找真正打动他们的句子。
下次,孩子在摘抄的时候不要只盯着排比句,比喻句。
换一个思路,思考一下这类问题:
- 读完这本书、这一章、这一篇文章之后,哪一句话最吸引我?
- 最让我难忘的那句话是什么?
- 有没有哪句话,作者说的真是太好了,我就没有想到,没有说出来。
- 现在找到这样的句子,把它摘抄下来。
- 写出读到这个句子时的想法。对于这句话,我是怎么想的?
- 我还想到了哪些?
摘抄+感悟/评论,这才是摘抄的高级方式。
这种方法需要动脑,比简单抄抄要费时费力,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困难,
孩子一开始仅仅能够做到摘抄下来,但这个思考的过程可以有。
当孩子自己慢慢学会记录感悟,辛辛苦苦完成的摘抄作业就不用卖废品了!
受过纯理科训练的文艺老妈,分享科学童书的阅读写作方法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辰妈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