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著名的宋词写尽江南繁华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
柳永(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望海潮》赏析
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浩大。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然后词人写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中三变从“珠玑”、“罗绮”和“竞豪奢”三个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实清丽可嘉;可是这里却有比画一样的西湖还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无华的字宇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三秋”说明了桂花开的时间比较长,非常的清香扑鼻,长久不散;“十里”是说这一带的湖中大量种植着荷花,待到花开时就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这一句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细致的描述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对仗工稳。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说的是笛声和歌声昼夜不停,或是在晴空中飘扬,或是在月夜里轻荡。“弄”和“泛”字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嬉嬉钓叟莲娃”,说的是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通过这一句话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下来词人写“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一位达官贵人在此游乐,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一派暄赫的声势。落笔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地位显赫且风流倜傥的长官在此饮酒赏乐,乐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也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深知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可是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法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妓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孙何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的和未写出的尽数包括。说的是当达官贵人们召你回去的时候,就将这里的美丽景色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可以在同僚面前夸赞一翻,告诉他们世间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间仙境。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很强。词人以清新的笔墨,铺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富丽非凡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人民生活的美好都尽收词人笔下。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罗大经《鹤林玉露》)虽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许只是谣传。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同时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黑郁金香摘自互联网)
中国历史上金朝的兴衰
完颜阿骨打,率先反抗契丹的女真之鹰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有一条蜿蜒流淌着的小河——阿什河。阿什河满语曾叫“阿勒楚喀”河,清朝末年在此设县时,就将县名定为“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即今天的哈尔滨市阿城区。
阿城是一座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带。从西汉中期至两晋,肃慎改称为挹娄,隶属夫余国。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夫余人为勿吉人所逐,阿什河流域成了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动的中心地区。
辽国强大后,控制了白山黑水之间的大片土地。11世纪末,生活在这里的女真族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强大,部落的酋长叫完颜阿骨打。女真人尊奉的吉祥物是一种鸟——海东青。据说这种鸟很厉害,敢于和比自己大得多的鸟搏斗,并且能回回取胜。完颜阿骨打十分敬奉海东青,他率领的部落就像海东青一样,从起步到建立金朝,乃至后来的屡次战役,都取得了一场场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使女真这个北方游牧民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辽国和北宋,建立与西夏、南宋三足鼎立的大金帝国,并统治大半个中国长达120年之久。
按照女真族的风俗,每年春季最早捕到的鱼,要给死去的祖先上供,并且要摆宴庆祝。公元1112年初春的一天,正在率族人捕鱼的完颜阿骨打突然接到辽国的命令,要他去参加辽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在春州(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西)举办的头鱼宴。完颜阿骨打匆匆忙忙地赶到春州才知道,辽国天祚皇帝真的来到了春州,并让女真族各个部落的酋长来参加头鱼宴。在宴席中,天祚皇帝乘着酒兴让在座的酋长给他跳舞助兴。其他女真部落的酋长虽然不高兴,但也不敢违背命令,只好离座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一个人仍然坐在位子上。天祚皇帝当即勃然而怒,其他酋长纷纷劝说完颜阿骨打跳舞,而完颜阿骨打以“不会”为借口坚持不跳。在尴尬的气氛中,天祚皇帝离席而去,整个头鱼宴也不欢而散。
这次头鱼宴使完颜阿骨打深深地感受到辽国统治者的腐朽,从而坚定了他起兵反辽的信念。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率兵攻打辽国控制下的宁江州(今吉林松原市东石头城子),并大获全胜。宁江州之战,不仅是女真人武装反辽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同时,通过这场战争,完颜阿骨打戏剧般地将女真士兵人数从2500人增加到3700人。女真人军事力量的迅速增强,引起了辽国统治者的注意。1114年冬天,辽国在出河店(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西南)集结10万兵力,准备消灭女真兵。当时女真和辽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是1:27,女真人反辽无异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东北的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完颜阿骨打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萨满教梦卜之说来稳定和鼓舞军心,说自己得到了神的暗示,连夜出兵必能大获全胜,否则定有灭顶之灾!3000多铁骑乘风踏雪,直扑出河店。第二天拂晓,没作任何防备的辽兵突遭女真人的偷袭,一下子乱了阵脚,自相残杀。偏巧此时大风骤起,尘埃蔽天,完颜阿骨打指挥将士乘风势追击,辽军大溃。3700女真人破敌10万,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之一。
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在阿城正式称帝,国号为金。阿城就成为了大金国的第一都,历史上称作上京。历史赋予这个由女真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有很多的事情,但最醒目的有三件:灭契丹;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灭北宋。
海上之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建立金国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118年九月,正在积极组织反抗辽的完颜阿骨打突然接见了“一支陌生的使团”——和金有着共同敌人的宋朝使者。
西夏的崛起和宋夏之间的战争,使宋朝的兵力被大量牵制在了西北地区,宋太祖“收复燕云”的遗愿也因此一直被搁浅,成了宋朝努力但未能达到的目标。当金崛起并成为插在辽背后的一把尖刀时,宋朝因为辽横在中原和东北中间,并不清楚在辽的北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时,一位叫马植的辽国人投降宋朝,并得到了宋徽宗的接见。一直在观望辽的国势,并寻求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宋朝统治者,至此才知道,兴起于东北平原上的女真,是可以联合起来对抗辽的盟军。宋朝统治者在这支盟军身上看到了联金攻辽的曙光,然而,这道曙光也成了后来金灭宋的伏笔。
由于宋金之间无法通过辽占领的陆地部分,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派马植从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出发,选择海路北上,与金谈判攻辽。
完颜阿骨打在与辽国五年的角逐中,也意识到只凭金国军队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达不到灭辽的目的的。看到宋朝缔结盟约的意见后,完颜阿骨打明确地表达了金国愿与宋朝结为同盟、联袂灭辽的愿望。1120年,宋徽宗派马植再次使金,向完颜阿骨打提出双方联合灭辽后,宋朝要收复“燕云失地”的主张。这时的金国在对辽战争中已经形成军事优势,完颜阿骨打在和北宋联合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一些较苛刻的条件,包括宋朝每年要给金国大批贡奉。宋徽宗收复“燕云失地”心切,同意将当时北宋每年向辽朝缴纳货物全部转给金国,金国同意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这就是金宋关系史上的“海上之盟”,“海上之盟”让宋借金之手除掉了辽,却也为金灭北宋埋下了隐患。
1115年,完颜阿骨打又成功指挥了两万金军破70万辽军的护步答冈(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之战,被后人称为“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由于传统的军事史以汉族取胜的战役为教材,这也导致了如此著名的战役竟然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少有提及。护步答冈战役之后,曾在北中国不可一世200多年的大辽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1123年八月,完颜阿骨打领兵返回上京,行经部堵泺西行宫时病死。后葬于上京宫城西南,谥号武元皇帝,庙号为太祖。
阿骨打一生驰骋于疆场,完成建国与灭辽两件大事,为女真的统一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金政权建立后,他还对女真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联盟组织进行了改革,清除了同姓通婚等落后习俗。在对辽征战的同时,重视发展生产。还命令完颜希尹“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创制了女真文字,使女真人结束了刻木记事的落后状态。对女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完颜宗弼,柳词激发的灭宋豪情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没有想到,能够继承他一生征战精髓的不是后来即位的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晟,也不是金朝第三代皇帝、他的孙子完颜亶,而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完颜宗弼——金宋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就是民间评书《岳飞传》中的金兀术。
在《金史》里,完颜宗弼是个未经民间的妖魔化加工的军事指挥家,但在后来的汉族人的小说、评书里,他变成了一个侵略者。公元1121年,完颜宗弼第一次和父亲出征辽国,从此就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事生涯。战事之余,完颜宗弼喜欢读书,尤其是有关中原文化的更是喜欢。有一次,当他读到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首先被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吸引,接着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咏出声了,当读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时,忍不住掷下了书,大声说:“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遂下定决心要兵取钱塘江一带。一代词人柳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描绘江南盛景的诗词,竟给中国历史上带来了这么大的变故。
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这个草原上驰骋的民族,开始不满足于对草原各部落的征服,他们将征服的眼光瞄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北宋。当年十月,金国开始了自其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集结:分兵东西两路攻打宋,拉开了宋金大战的帷幕。
东路军中就有后来金灭南宋时最著名的战将完颜宗弼。他带兵一路南下,直逼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京师禁军在女真铁骑的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宋朝统治者只得整编残兵败将坚守城池。一个多月后,宋朝的10万余勤王军才汇集到东京城下,金军被迫撤军,金军对宋朝的第一轮冬季攻势结束。1127年,宋朝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抵抗力量。完颜宗弼再次带兵南下,10万金军又一次包围东京。不过这一次,北宋统治者的美梦破灭了,仅仅一个月,东京就被金军攻破,宋钦宗以及太上皇宋徽宗只得出城乞降。北宋将近200年的政权,就这样被来自女真的手,轻轻摧毁了。
公元1128年,金世宗下令金军南下追击逃往扬州的宋高宗。一心想在战场上成就自己人生的完颜宗弼,读了柳永的词后,更是被柳永笔下的江南盛景所吸引。于是,在这次的追击中,他主动请缨为南征先锋,跨过黄河,一路南下,其卓越的军事才华使得他连连大败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在完颜宗弼与宋军交战的十年时间里,他曾和宋朝名将韩世忠、岳飞等有过多次交锋,展现了一代统帅的魅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和宋军交战的经验,这才使他在这次南下追击中一路所向披靡,直指南宋偏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129年十月,宋高宗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后,完颜宗弼又继续派人追击到明州,自己或许还沉迷于柳永笔下的江南美景吧。高宗从海上逃亡福州时,不懂水路航运的金军,只能望着茫茫水面和逐渐远去的帆影兴叹。由于孤军深入,加上江南的气候金军极不适应,完颜宗弼望着迷人的江南景致,心中不舍但又无奈,只能选择离开临安。
1130年春,完颜宗弼被迫北返。在北返途中,金军遭到了韩世忠的伏击,双方在长江上展开激战,10万金军被围困在黄天荡(今南京东北)中40多天。后来完颜宗弼买通当地老乡,连夜凿通老鹳河道30里,这才跳出了韩世忠军队的包围圈。到了南京,金军又遭到了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的阻击。无奈,完颜宗弼只能率军返回黄天荡,继续与韩世忠交战。在孤军深入对方腹地、部队水土不服等不利条件之下,完颜宗弼竟然能在屡次被包围、被追杀的情况下,带领深入江南作战两年的数万金军全身而退,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金史·宗弼传》赞曰:“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金朝的第五位君王、以“小尧舜”美名著称于史的金世宗对他赞誉有加:“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
两次迁都,两个帝王的两种命运
完颜阿骨打完成了金的三大使命中的灭契丹的事情,而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的事情,则是由备受争议的海陵王完颜亮完成的。
完颜亮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的父亲完颜宗斡收养的养子完颜亶后来继承了金太宗的皇位,成为金朝的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公元1149年,完颜亮串通好金熙宗身边的侍卫,刺杀了金熙宗,成为金朝的第四位统治者,他在任期间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迁都燕京(即北京),使北京逐渐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夺取政权后的完颜亮,眼看着金的势力已经横跨长城南北,拥有北方大片地区,而统治中心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城区南2公里处)却孤悬在遥远的东北,以致出现了上京“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的局面。应该在兴起的帝国南部有个匹配的都城,踌躇满志的完颜亮在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中第一次颁布求言诏书:全体百姓都可以上书朝廷,建言国都迁到何处合适。许多人认为今天的北京作为大金国的国都合适。1151年,完颜亮在许多汉官的支持下,力排众议,下诏迁都,并招募汉族中的优秀建筑人才参加到新都的修建当中去。由尚书右丞张浩主持,征发80万民工,40万军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仿照中原汉人宫殿的形制,建成了新都,完颜亮把它命名为中都。从此,北京走进了国都的行列,金的政治中心也转移到了汉族人居住的地区。
早在夺取政权之前,完颜亮就曾经给亲信高怀贞说过自己的“三大志向”:一是自立为帝;二是灭宋朝统一天下;三是“得天下绝色而妻之”。前两者的完成使他成就一个帝王的伟业,后者也使他声名狼藉于历史之中。1159年,完颜亮派遣翰林院学士施事宜出使宋朝,并令一个画工跟随前往,那个画工返回时带来了一幅临安山水图,完颜亮看完后当即题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可见他想以秦始皇的同车同轨同书统一天下为榜样,抱定攻取江南的决心。完成了迁都和内部改革后,统一江南的日程表摆在了完颜亮的眼前。他问尚书耨碗敦思忠何时能灭宋,耨碗敦思忠说得10年,他则表示要以月计算。在这种急躁心理下,完颜亮发动了攻打宋朝的战争。
1161年,完颜亮站在北京城他的宫殿里,下令四路金兵南下,发动了金对宋的又一场大规模战争。完颜亮亲自带领中路军,跨过黄河、淮河,直达长江岸。就在此时,金国的后方发生兵变,完颜雍宣布即位,废完颜亮为海陵庶人,没有了退路的完颜亮在前线被暴乱的金兵乱箭射死。
公元1213年,金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金宣宗即位。这是个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的“合格文人”,但此时的金国已面临着蒙古大军直逼中都、内部一片混乱的局势。金宣宗放弃了抵抗,选择了逃跑路线:一方面向蒙古厚贿求和,一方面选择将都城迁到开封。1214年5月11日,他下诏南迁,动摇了金国军民抵抗的信心,同时也增长了蒙古人灭金的信心。《金史》评价选择南迁的宣宗为“再迁遂至失国”。可见,两个迁都的帝王,最后都给历史留下了遗憾。
南迁后的金宣宗不顾蒙古大军的一路追击,却发兵攻宋,企图依靠掠夺南宋的财富来弥补因蒙古人攻掠而被迫南逃的损失,从而导致了金国北方防线的全面崩溃,开启了金的灭亡之门。1234年,金被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灭亡了,金的主体民族女真人,在蒙古统治期间,也开始慢慢消融在大漠的孤烟中了。
800多年前的北中国大地上,是游牧民族和汉族政权在文化、经贸、军事等方面产生交融最激烈的时候。如果把开封作为一个点,审视从契丹人建立辽国开始,党项、女真、蒙古甚至回鹘、回纥、吐蕃,从东到西几千公里的疆域,构成了一个扇形关系图,这些游牧民族从扇形周围,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地和宋朝发生了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战与和,不是彼此之间的胜与败,它折射出了中国历史走在宋这个隧道时真实的风貌。来自北方的这些民族,让中国历史真正完善了起来,丰富了起来,掀开了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真实面孔。(本文来源:百家讲坛 唐荣尧-西夏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