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霍金
5岁的张海迪经受了一场灾难性的疾病,这场疾病使她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但张海迪的母亲没有放弃孩子,而是坚持不懈地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并教小海迪乐观面对生活,坚忍不拔地面对人生坎坷。
在母亲的鼓励下,张海迪暗下决心:“不能上学,就在家里自学。”她是一个倔强的小姑娘,她要以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小海迪先根据识字卡片学习拼音,会了拼音,她便学会了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她认识了不少字。后来,她开始看书,初始阶段,她不认识的字还有很多,于是她就慢慢地边看书,边识字。后来,她看书多了,常常能根据上下文“猜”出不认识的字来。每每证实了自己“猜”出的字是对的,她的信心也就更强了。
第三次手术后,她无法动弹,但她非常想看书。妈妈看出了小海迪的心思,一有时间便抽空念书给她听。
10岁的时候,经过妈妈的耐心教导,小海迪开始写日记,写作的能力也就此得到了锻炼。在母亲的悉心帮助下,张海迪学会了多国语言,并且写出了多部作品。
张海迪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人们在赞美她的同时,还不忘赞美她的母亲:用自己的爱与责任谱写了新的生命序曲。
写给父母的话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但面对一些在心智、视觉或肢体方面存在障碍的孩子,父母在伤心之余更应想到,如何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顺利成长。
当然,教育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父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也注定要遇到更多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该了解残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1)接受和正视现实
要让孩子接纳自己,父母首先要做好心理调适,接纳孩子,千万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这些话占据了头脑。要告诉自己“孩子已经是这样了,我们是他的父母,我们必须帮助他、接受他、让他尽可能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残疾孩子比一般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接纳、包容与爱。
父母若能坦然面对现实,孩子就能勇敢面对自己。而父母接纳孩子,也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他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父母自己也可以更好地从悲伤的心情中走出来,更加理智地教育孩子。
(2)把孩子与正常孩子一样看待
如果父母在心理上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比正常孩子矮了一截,甚至不敢让孩子出门,那么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卑。父母应该多鼓励残疾儿童与他人正常交往,不要害怕别人嘲笑就躲在家里,要坦然面对自身的残疾,而同时又能以一种正常、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朋友。
另外,父母也不应因孩子残疾,而放松对孩子在学习和品德上的要求。督促孩子学习是为了他将来能掌握一技之长,他必须有独立生存的能力,父母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思想品德则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孩子身体上有残疾,但在思想上应是健全的,他应该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会孝敬父母、热爱劳动、遵纪守法。
(3)挖掘孩子的潜力
缺陷明显的孩子,通常也会在某方面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例如,盲人的听觉一般会比普通人更加灵敏,有个视觉有障碍的孩子的母亲说他的孩子:“只要大人肯用心教,他就像海绵一样,一直浇水,他就会不断吸收、膨胀,而且他也会用别的感官来捕捉信息。孩子喜欢跳舞,喜欢讲故事给大家听,勇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等。”所以,平常这位母亲也尽量让孩子样样去尝试,像学钢琴,骑脚踏车、自己爬上爬下开窗户、找东西,等等,不会处处限制他。
所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就算孩子没有什么特长,也会有相对的优势。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大部分残疾儿童,只要教育得法,都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