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时隔二十年,但采访张海迪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依然那么美好,那么感动。
那天早晨,我们主任说,张海迪印象记就有你来写吧,我听了窃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迪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初中学生生。那个时候,单纯、幼稚,又有一点小虚荣的我,常常举起报纸向同学们炫耀,“海迪姐姐同我一个姓,乳名也叫玲玲!” 但那个时候,我也只能在电视上与海迪相见,在梦中与海迪相约。与海迪姐姐见上一面,亲耳聆听海迪姐姐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机会终于来了,那一年,济宁日报社、《美文》杂志社和《散文选刊》在济宁举行了颁奖大会,海迪作为嘉宾应邀到会领奖。
与海迪朝夕相处的这几天我发现:海迪爱笑,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把爽朗的笑声带到哪里。在海迪身上,有一股强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她以超强的人格魅力几乎征服了身边所有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老人还是孩子,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一见面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
那天,在鱼台县城,在孔府宴酒厂,就上演了许多幅动人的画面。
贾平凹、卞卡、李贯通、宋从敏,他们都是中国文坛上令人瞩目的星辰,海迪仍是最夺目的一颗。
那一天,海迪是坐在轮椅上,有她的妹妹小雪推着,在孔府宴酒厂宽敞、整洁的厂区内出现的。那日,午后的阳光很艳,厂区内的柳树、杨树和梧桐树上的嫩叶正绿的可爱。
手持花束的孩子,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慕名而来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奔向海迪。有的拿出漂亮的笔记本,有的匆忙中找出一张白纸,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海迪都是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位小伙子翻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一张纸片,他怀着歉意请求海迪姐姐在他的西装上写点什么,海迪郑重地在他衣服的右下角写上了“青春多美好”;两名保安小伙儿受到启发,灵机一动从头上摘下帽子双手递给海迪,海迪微笑着在帽子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江廷华厂长风趣地说:“海迪,你在开帽子工厂了。”海迪笑了:“可别忘了去注册,就叫海迪牌吧!”
人们敬慕海迪,喜欢海迪,渴盼同她在一起照张像,企求自己的本子上留下海迪的手迹。这些都是人们的善良愿望,本来无可非议。但要求签名留念的人实在太多,海迪的身体又实在太差。作为高位截瘫的病人,生活的诸多不便,人们是能想象到的,和海迪在一起的这一天,我注意到海迪从来不吃早饭,几乎不喝水。虽然小雪再三解释说,这是姐姐在农村养成的习惯,可我知道海迪是为了减少麻烦。即使是午餐和晚餐,海迪也吃得很少。海迪平时极随和,和谁都能谈得来,丝毫没有半点名人的架子。无论对什么样人的问话,她总是有问必答,实在口渴了,只是拿起杯子湿湿嘴唇。鱼台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心疼海迪,告诉小雪:“海迪实在太累了,必要的时候可以挡驾。”海迪听了马上回答:“不可以,海迪是大家的,你们可不要垄断哟。”对深夜敲门的,对宾馆、公安局和孔府宴集团送来的一摞摞笔记本,海迪丝毫没有半点厌烦,而是逐个认认真真地在每个笔记本写上了一两句祝愿鼓励的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的的确确,真真切切,海迪是大家的海迪,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信念。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海迪,不仅自学过八国语言,翻译了日语、英语名著,而且出版了10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著作。她的长篇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五月下旬已与读者见面。创作之余海迪还非常喜欢唱歌,她多次在全国的MTV大赛中荣获金奖。在交通银行的舞厅里,在鱼台县委的大礼堂里,海迪是那么动情,那么投入地演唱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忘不了》。她说,这首歌是我国著名作词作曲家李洁夫创作的。1944年,日寇在东北完县一个叫野场石沟的地方,把118名东北老乡赶到一起,用机枪和刺刀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处。这118名东北老乡在生与死的面前,勇敢地选择了死亡,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全都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尸骨堆成山,鲜血流成河。海迪眼含热泪告诉我们,不论何进何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丢掉自己的民族气节。
4月24日的晚上,在孔府宴酒厂那明亮整洁的职工餐厅里,海迪一连唱了许多首歌:《大海啊故乡》、《掌声响起》、《我爱你中国》、《祈祷》、《祝你平安》……小雪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歌曲中,《爱的奉献》是海迪经常唱的。我知道海迪最有资格演唱这首歌。
海迪是大家的海迪,她不仅是一位难得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成千上万的人们有话愿意同她说,有难愿意找她帮。二多年来,全国各地寄给她个人的信件数十万多封。她家的电话号码一天到晚总是响个不停。有的朋友劝她换个电话号码,海迪马上说:“那怎么行呢,那样我会失去很多朋友的。”
在山东莒县有位的幸的女人叫何乐芹,她被丈夫残酷地挖去了双眼。双目失明的何乐芹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只好带着儿子在济南沿街乞讨。有人告诉她去找找海迪吧,她会帮你的。何乐芹鼓足勇气来到海迪家,受到海迪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听了何乐芹的遭遇,海迪第二天就找到有关部门,把她安排到泰安盲人按摩学院学习。现如今,学成归来的何乐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两层楼的诊所,她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与海迪通电话,她说,听不到海迪的声音她心里就不踏实。前些日子,何乐芹在电话再告诉海迪,有位叫聂玲君的女子也遭遇了与她一样的不幸,她已把小聂接到家中。何乐芹在电话中深情地告诉她的海迪姐姐;“是您无私的爱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也要把爱回报给社会。”
济南皮鞋厂的张大美只要一提到海迪就泪水滢滢,双腿残废了,无情的丈夫离家了。为了让不懂事的儿子到处乱跑,大美竟然给儿子吃了半年的安眠药。屋漏偏逢连夜雨,七月的一场大暴雨又把大美家的玻璃打的粉碎,邻家一位热心肠的小伙子来他家帮忙安装玻璃,又不幸触电身亡。张大美彻底绝望了!绝望中,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海迪。深夜11点半,大美在电话里嚎啕大哭:“海迪姐,一点活路都没有了,干脆让我死了吧,让儿子与我一起去死!”海迪对着听筒大声呼唤:“大美,海迪姐姐在,你什么都不要怕,姐姐帮你想办法!”听筒一边是已经对生活绝望透顶的张大美,一边是身患重病的海迪。就这样,海迪用电话陪了素不相识的大美整整一夜。第二天七点半,人们陆续上班了,海迪找残联、找济南皮鞋厂,终于使大美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海迪是家喻户晓的全国知名人士。利用名份,她可以得到很多。但我们的海迪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名字来为自己为家人办丁点儿事。但老百姓有了难处找到海迪,她会恰到好处地“利用”一下的。高中毕业生李勇以优异的成绩超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可因为身体残疾未被录取。一夜熬白了头的李勇的父亲找到海迪,海迪立即找到了分管教育的副省长,陈述了李勇的情况。这位领导当天下午就作出批示,特招李勇为大学生。
海迪有大海般博大宽阔的胸膛,她对社会对人民的爱,尤其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无私,是那样的执着。几年以前,当海迪得到第一笔稿费时,首先想到的是莘县尚楼村的孩子们。她把这5万元钱全部捐献给了尚楼村小学。当尚楼村的乡亲们捎来信说,海迪的5万元已经变成了8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时,海迪由衷地笑了。这次的散文大奖赛应得到的奖金,海迪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她说:“替失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交学费吧,这样做我心里才踏实。”
渐渐地,我不那么自信了,甚至感到无从下笔。作为高位截瘫的病人,海迪的身体是残疾的,但她在我的眼里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完美,我的这点文字水平根本不能把美好的海迪完整地表述出来,因为海迪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百读不厌的书,一本读不完的书。
作者简介:
张玲 ,济宁日报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先后在《济宁日报》、《大众日报》、《法制日报》等发表新闻数千篇,多次在全国、山东省获奖;先后在《济宁日报》、《齐鲁晚报》、天津《今晚报》等发表散文数百篇,并多次获奖。1999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集《阙里耀明珠》;2000年,中国作家出版社为其出版个人散文集《翻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