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张载名言-张载:共见共闻,虽大异,诚也,出阴阳之正也

张载名言-张载:共见共闻,虽大异,诚也,出阴阳之正也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4 15:14:30
阅读:
最新资讯《张载名言-张载:共见共闻,虽大异,诚也,出阴阳之正也》主要内容是-张载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张载(1020~107)中国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


37岁举进士,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青年时喜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嘉祐初到汴京与程颢、程颐相识,共论道学大要,始讲道学。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自然观上背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认为“虚空即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正蒙·太和》),无形的“太虚”乃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一切有形之物都是随着气之聚散而形成,物质性的“气”则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形聚为物,形溃反原”。


批判了佛、道两家关于“空”、“无”的观点,“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焉,以言乎失道则均焉”,“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指出气的聚散变化由其内在本性所使然,“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细组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同上)。


认为气“一物两体”,在太和之气的统一体内部,存在对立面的矛盾为物质世界变化运动的内在原因,“天地变化,二端而已”(同上)。事物的“二端”互相依存,“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同上)。猜测到事物对立面统一的某些道理,但又说:“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同上),有调和矛盾的倾向。把“气”的运动变化过程称为“道”,运动变化的规律称为“理”,变化无方称为“神”,并认为气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为“化”和“变”两个阶段,“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正蒙·神化》)。


“化”是逐渐变化,“变”是显著变化,“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同上),事物著变和渐化有内在联系,“变”后必有“化”,“化”到一定时又转为“变”,指出“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正蒙·大心》)。


认识论上承认感觉来源于外界,“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觉,无物则何所感”(《张子语录》)。心具有知觉的性质,客观世界是知觉的对象,“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同上),“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正蒙·太和》)。注重感官在认识中的作用是,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耳目与外界接触的结果,“人谓已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正蒙·大心》)。初步发现耳目闻见的局限性格把人的认识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认为“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强调人的知识来源于客观事物,而“德性之知”是“天德良知”,“不萌于见闻”,主要诉诸“尽心”的直觉认识方法去达到。


还断言上智与下愚的人不能改变,“上智下愚,习与性相远既甚至而不可变者也”(《正蒙·诚明》)。提出认识要以众人的见闻为标准,“共见共闻,虽大异,诚也,出阴阳之正也”(《正蒙·动物》),认为个人印象的“独见独闻”不可信。人性论上提出“天地之性” 和“气质之性”的对立命题,强调“学以变化气质”,主张通过后天的努力,返回到纯善的天地之性。


社会政治思想上,从人和物同受“天地之气”以生出发,提出“元一物非我”,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正蒙·乾称》)。主张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以缓和土地问题的矛盾体实现“为政者在乎足民”。但又认为君位继承是“天之所命”,要人民服从“大君”,“乐天安命”,认为“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西铭》)。


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其人性论思想为程朱学派所继承和发挥,其气一元论思想为明清之际王夫之所继承和发挥。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中华书局于1978年出版《张载集》。《正蒙》有明清之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文献摘自——《人类文化遗产宝库》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