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旧
“仗义每多屠狗辈”是这回事吗?下句很嘲讽,流传至今成千古名言
古代社会上的人大体就分为两类:读书人、非读书人。读书人一直都算是社会上比较有地位的人,在人们的眼中,读书人都是一些比较有才华的人,是社会上层社会的产物。如果家族里面有一人读书特别厉害,取得了很高的学位,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宝了,被视为光宗耀祖的才子。所以大多数人对读书人的态度都是比较友好的。
尤其是在古时候,如果家里有人考取了一个状元,那可不得了了,整个村庄都会前来道喜,然后大摆宴席庆祝,那光芒可算是非常耀眼的了。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日常生活里的商贩了。在古时候,街上的那些杀猪、卖猪肉的屠户或者做其他生意商贩,都被认为是粗鲁的人,在社会上一点地位都没有,哪怕很多人在生活里都离不开他们,但是众人却依然是一边与其交易,一边鄙视他们。
就连在一些书籍当中,都是将这些屠户当作反面人物来写的,就像《水浒传》中第三回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这一章节里面,鲁提辖自己作为一个公务员,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打了底层杀猪的人,还怒气冲冲地辱骂对方是个杀猪卖肉的、猪狗不如的东西。
我们想一下,作为一个为民造福的官员,他没有用公平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人,而是像其他人一样,用带有偏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商贩,还对他们做出了人身上面的伤害,这样的公务员在我们现在是直接会被曝光的,严重一点甚至会被撤职。但是他却没有一点事,可以见得,在那个时候,这些商贩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就连后来清代的书本里面,也是有重点描写这些屠户的章节。就比如范进,当他还没有中举的时候,他那杀猪为业的、却很高傲的老丈人就很是看不起他,日常生活中没少吐槽他,可是他中举后,这位老丈人却笑嘻嘻的拿着一大串猪大肠来讨好这位穷酸姑爷。
除了这些书本里面的描述,在生活里面也是有这样的事例。就像在明朝的时候,皇室的人非常霸道,仗着自己身份高贵,就喜欢到处找别人的麻烦,去欺负别人,时间久了,他们还牵狗去街上咬人,以此来作为日常的乐子。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某一天一个秀才在街上走着,突然冲出来一条狗马上就要咬伤他了,还好旁边的屠户上前帮他一把,将这狗杀掉了。但是这狗的主人是皇室的人,于是这屠户就惹上麻烦了,吃上了官司。
而管理这官司的人是当时的一位叫曹学佺的大学子,这位大学子为人正直,对待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他处理这官司的时候没有因为对方是皇室的人而偏心。
但是皇室的人对此结果很不满意,便花钱买通了那个秀才,让他做假证,而这位才子居然同意了,于是这位屠户被处死了。大学子非常生气,使用暴力逼得秀才说出了实话,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屠户已经死了。于是这位大学士发出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感叹,而这一句后来还被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名句。
想象一下,明明应该是处于上位者的文人官员,却做出了丑陋的事情,明明是社会的“下等人”,却做出了善良的举动,做着上位者该做的事情,真的是很可笑的事情啊。
所以小编觉得,在我们的社会里,不存在什么阶级之分,只要是做好事的人,就是我们心中的“上位者”,而那些身居高位却做出低劣的事情的人,就是我们应该吐槽的“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