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11月22日讯 (记者 郑幼明)今天的“南京话韶韶出自南京的成语”,韶韶“澄江如练”这个同样出自南京的成语。“澄江如练”因使用不多不是太有名,甚至有点“冷门”,但它的“作者”却是连李白都高看一眼的南朝诗人谢朓。
“澄江如练”原为“澄江静如练”,出自谢朓的代表诗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任为宣城太守途中所作,全诗十四句,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还望”是回头看的意思,“京邑”就是指当时的都城建康,诗中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欢会的留念和去国怀乡的忧思之情。 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出了黄昏之景、长江之景。“澄江静如练”五个字,成为古往今来描写长江静态之美的最有名的句子,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 “三山”是地名,位于长江的西南边。当时的长江,从南京石头城下流过,现在河西的许多地方,那个时候都是长江。刘禹锡的《石头城》中就有“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描述。
“小谢”乃名门望族之后 谢朓是南朝杰出的山水诗人,字玄晖,出身高门士族,他是谢安兄谢据的玄孙、谢灵运的族子,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所以谢朓又被称为“小谢”,其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说起“王谢”中的谢安,南京人一定不会陌生。“王谢”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后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了千年仍不辍”。
杜甫“点赞”李白“低首”
谢朓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杜甫说“谢朓篇堪讽诵”(《寄岑嘉州》)。
唐代大诗人李白最心仪、佩服的前代诗人就是谢朓,并在诗作中常有提起:“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见李白对于谢朓的倾倒。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也是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诗歌不仅影响了唐代诗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诗风。宋赵紫芝诗云“玄晖诗变有唐风”,严羽也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附:
原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翻译: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何日才能回到家乡,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流下雪珠般的眼泪。 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