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阳光的诗句-盛唐诗词里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如今怎么样了?

阳光的诗句-盛唐诗词里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如今怎么样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7 19:54:11
阅读:
最新资讯《阳光的诗句-盛唐诗词里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如今怎么样了?》主要内容是经历过敦煌的震撼,西行,视觉已经疲劳于茫茫戈壁的昏黄,偶尔出现的一个个不高的土堆,依稀可以辨出是古代的建筑遗骸。-阳光的诗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经历过敦煌的震撼,西行,视觉已经疲劳于茫茫戈壁的昏黄,偶尔出现的一个个不高的土堆,依稀可以辨出是古代的建筑遗骸。这些不起眼的土墩,就是当年汉长城的烽燧与关隘,唐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曾是它们中最雄壮的两个。中国人重情,诗词意象里的这些关楼、城门,往往带着依依惜别之情怀,当我们于凛冽的寒冬来到它们的脚下,才更觉苍凉悲壮。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为了欣赏阳光的日出,特意起了个大早。西北荒原只要太阳没有升起,呼啸如刀的寒风能把人轻而易举地吞没。任凭保暖工作再做得到位,这西风里携带的狠意,依旧能撬开你的每一个毛孔,让你下一秒就投降求饶。遥想王维当年轻描淡写的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唐宋以后,海路开通等原因使天山南北的丝绸之路逐渐冷清下来。但在那之前,阳关和玉门关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那呜咽的羌笛、饯行的泪酒,只存在于文人们的诗中了。汉时的关隘,顶着头上一轮秦时的明月,就这样,在唐时扬名。



王维的千古名篇《渭城曲》里可以一窥当时的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同是西汉设立的阳关,因为位于玉门关以南而得名(古人以山南为阳)。从敦煌向西南约70公里处,黄色沙丘纵横起伏,一座已经坍塌了半边的土墩在视线中突兀而立。昔日的阳关城早已没有痕迹,只留下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8米见方,高不过5米。烽燧一侧的长坡下,一片广阔平坦,那就是被很多人听说却被很少人走过的阳关道。李世民曾令敦煌的军民在这里迎接取经归来的玄奘,马可波罗由这里踏上神秘的东方土地。




与玉门关不同的是,阳关自西汉建成以来从未迁移,但汉代以后,它逐渐从一个军事关卡变成了阳关县。曾经的汉代雄关关城,在它被唐人反复吟唱的时候,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早将阳关入诗的应该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闺中妇人思念远方音信断绝的丈夫,此处的“阳关”已经开始喻指塞外与关中的分野。但让阳关这个边塞符号流传至今的,无疑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今天的阳关、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在烽燧拍完日出以后,我们回到入口处的博物馆,兵器与农具的展示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将士驻守边疆的情景,远离家乡的他们在出征时往往是九死一生、马革裹尸。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下面有宽13辆马车可以并排走过的阳关大道,让人浮想联翩。



拱手相揖,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出了阳关,就即将面对再无友人温情的戈壁大漠。王维的诗句被配以曲调,成为当年离别筵上最流行的歌曲《阳关三叠》。“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无论是赴边的征人还是独行的旅者,无论他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唱起。此时,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空空荡荡的远方。



春风不度玉门关

汉武帝时“列四郡、据两关”中的“两关”之一即是玉门关。说到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唐代大诗人王之涣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甘肃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人安西,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


汉长城遗址属于玉门关景区的一部分,这里的汉长城并不是整齐的砖块砌成,而是用黄土夯实。历经千年,西北的长城基本都不连贯,都是这样一段一段。这样的荒凉,这样的震撼,现在只剩下一点点遗迹了,大汉真的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西汉时,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设防,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由秦长城的终点临洮开始,向西设亭障至盐泽(罗布泊),并修筑长城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直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兔附近。不过,当时的长城叫“塞”或“塞垣”。至今在酒泉地区的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敦煌等地,还可见到汉长城的遗迹。仅在敦煌市境内,就有一百五十公里的汉代长城遗迹。除北线长城外,在敦煌境内由玉门关到阳关,由阳关到党河口,由终点马迷兔到湾窑等均筑有长城支线,当地称为边墙子。此外,在北线长城的南侧,祁连山麓,汉代还修筑了一条塞墙,以防南羌。若将汉代北线,南线以及支线的长度相加,那么,仅在酒泉地区就近一千公里长。



沧桑巨变,历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风沙掩埋与人为破坏,汉长城仍基本保存完整,而且都已凝结为化石般坚硬。无情的风沙在逼退人们之后,也在一些地段将汉代的长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举目远眺,天地苍茫辽阔,没有一点绿色生机,唯一的生物便是这戈壁滩上杂乱无章生长着的骆驼草。作为古时骆驼的口粮,在如今,早已被饲料替代,成为了荒漠里最后的点缀。乱草丛生,高低起伏的戈壁滩,让这里不太像地球表面。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小方盘城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那些延伸到天边的路都像一条无尽之路,想起了那首特别应景的《后会无期》。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又称大方盘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今日耸立的窗洞墙体来看,建筑当初的雄伟之势依然可以想见。苍凉、广袤的戈壁风光,和历史感十足的沧桑的建筑遗存,在这里拍出的片子具有更浓烈的历史感和苍凉美。



面对满目大漠孤烟的苍茫,一股思古幽情涌上心头,古往今来,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的战场,有多少爱国将士为镇守长城边关,征战殒命,长卧沙场,又有多少英勇善战的大汉将领为戍守边关、杀退侵犯者立下汗马功劳,留下无数传奇故事,为世人代代传颂。此地出土的“流沙坠简”,伴着沙漠的驼铃声,向我们讲述着玉门关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今日人民“引得春风度玉关”早已开始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