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济
行通济·印象
行通济是指每年正月十六佛山乡民经过“通济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的风俗。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据记载,该桥最先是由附近乡民集资修建的木桥,明天启年间,户部尚书、乡人李待倡建重修,建成后取名为“通济桥”。该桥横跨佛山涌,水路可通四乡,陆路可达邻村,为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商民为求生意顺境,便以行通济桥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有“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无闭翳”之说。
行通济
行通济·通济桥
古代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取生意人希望本小利大之意,现在通济桥经重修后,桥两端的抱鼓石上以祥云纹和蝙蝠纹衬托风车,桥身雕刻着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桥柱上部用大象头“拱”出一个装有南瓜、仙桃的果篮,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
行通济
行通济·活动形式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佛山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凡行通济桥的人,皆要携带行运风车、灯笼或生菜等物,取转运生财之意,行通济之时,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并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
行通济
行通济·传承现状
行通济原为佛山市禅城及周边乡人的自发祈福活动,现在经过有关部门积极提倡与引导,近年来参与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行通济人数达到40万人,已成为当地群众参与度最高、最为大型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行通济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要言成语-五律·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