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唐代:李商隐《夜半》
对一个孤独的人来说,最愁人的则是夜晚来临。世界被黑暗笼罩,一团悄寂。忧愁偏于此时兴起,时而烦躁,时而凄怆,不能自抑。希望早点睡着,但是又苦于做不到。刚一躺下,又坐起来,想着一天空空过去,尚有许多事还没有开始做,不愿意就这样睡觉。坐一会,又安慰自己最好早点睡。如此反反复复,无可奈何。如果独自外出夜行,则如孤魂野鬼,寂寥百倍。树影如魅,虫声如泣,如若逢着黄鼬疾蹿,乌鸦突喧,则悚惧恐惶,可不处处惊心。想想就害怕,刚一开门,又关上回屋。
于是,重新躺在床上,优思百端。悔恨往昔,伤心眼前,惆怅未来。整个人生,没有一丝值得开怀的地方,不住地叹息。想着,想着,自己也忍受不了,开始烦躁起来。就不能抛开这些吗?想要看一本书,但是刚一翻开,没读几个字,就又丢到了一边,没有心思再捡起。在狭隘的房间里,四处张望,却发现,没有一处,可以放置自己的目光。如果墙壁上有一些墨宝,或者名画,或许能对着沉思一会,但是除了一团杂乱,正如此时的心绪,没有任何艺术的东西。
也没有心思凭窗,看一眼外面的夜。心理知晓,每夜都是那样,找不出任何新意。秋未深,夜半时,也已觉着有些凉意,当然还没到霜降的时候,但是秋露已很重。诗云:“白露为霜。”霜与露,大概有些相近之处,只是寒意深浅不同而已。此时的月亮,不知道漂到哪个位置?夜已过半,应该在中天吧?肯定不是,月已下弦,属于残月,出来得迟,应该还偏在东方天空。且不管在哪个位置,月光此时,肯定柔媚如纱。谢庄《月赋》中,有一些描写月光,极优美的句子,如“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飘洒如水、冉冉如烟,真是婉妙非常。赋中又云:“隔千里兮共明月”,不知此时谁与我共此明月呢?况且此际我都没有看一眼,于此时,又有谁,会眺望明月呢?可怜月亮的孤独,可惜那么好的月光,没有人欣赏。
夜深已如许,鸟儿应已都已睡了,蝙蝠是夜里飞翔的动物,不知道此时还在不在飞?如果仍然在天空飞着,月光之下,应该是一种美妙的景象。从人眼中望去可能是那样,但是对于蝙蝠来说,或许没有美好,只是一种清冷吧?老鼠也是在夜里行动,不知道此时躲藏在哪里,啃噬什么东西呢?人类占据的城市,可以驱逐大型野兽,但是终究不能灭绝老鼠和蟑螂。它们与人类共存,虽然随时有被杀死的危险,仍然不会逃离。毕竟这里也是它们的栖息地,从前是,现在依然是。
累了,不想再多想。外面那么开阔,也不属于我。正如王粲《登楼赋》中所叹:“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一个人只管局促在这样小的房间里,忍受着孤独的侵袭和忧愁的缠绕,无处逃脱。
这夜,好寂静啊!一个人,真的好寂寞!王维《秋夜曲》云:“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偏于此刻,才能深切地理解。不知道此夜,有多少同我一样心怀忧愁,寂寞难眠的人?这样的夜,对于孤独的人,真的是一种煎熬。如果外面有一副琴,于此时,独自坐着信手抚弦,也强过这样躺在床上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