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教学:从课文受到思维训练,养成思考的习惯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实现训练思维的目标,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来实现。叶老对阅读教学的思维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 阅读训练的基本功:要弄清作者的思路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而理解能力是核心。叶老认为,所谓理解,最主要的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思路。叶老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论集/545)看人家的文章,把他的思路弄清楚,主要的意思也就弄清楚了。(论集/692)他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了解了这个,你才跟作者合得拢在一块儿,你才有接受它,信从它,欣赏它,感受它,辨正它,批评它的资格。”(论集/208)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集/1/630)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地也就表现为能否真正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地也就是训练学生能够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这可以说是阅读训练的基本功。正如叶老所说:
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这些就叫基本功。练,就是练这个功夫。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凭借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既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也是借以训练学生思维的需要。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凭借着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叶老说:
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材料就是课文。一篇篇的课文都是作者动了脑筋写出来的。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指点和引导,一方面督促学生练习,这就是训练。
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我们凭借着一篇篇的课文进行训练,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也就学到了作者思维的经验,获得了思维的能力。在能力和习惯的关系上,叶老认为无论哪一种能力,只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那种能力,因而他特别重视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就是要通过对作者思路的分析理解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他说:“要达到彻底了解,得用分析的工夫,辨认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这个工夫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思想习惯。”又说:“读课文当然受到种种教育,得到种种知识,同时也从课文受到思考之训练。各篇课文不同,但是有相同之点,思想必然有一条路径,一步步进展。……咱们教的时候如果给学生指点清楚,真能使学生领会,则学生每读一篇即加深一回印象,其思考习惯即于无形中受到影响。”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阅读教学的宗旨: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
阅读教学如何教?叶老有一句名言: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论集/692)
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思路;对教师来说,则主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理清楚作者的思路。正因为理解作者的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实质所在,所以叶老把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的教师称作是“最好的语文老师”。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摸清楚作者的思路呢?一是要引导学生从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去揣摩作者的思路。叶老说:“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论集/692)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的功夫,通过用心地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去辨别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三是要在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给以指点和引导。叶老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论集/73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自己理清作者的思路,再揣摩学生不易领会之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的功夫自己去摸索作者的思路,只在不易领会的地方给以指点和引导,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路教学”。
二、作文教学:作文为思考的练习,目的在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文教学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正因为如此,在叶老的著作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下面我们从作文教学相关的几个主要环节上研究一下叶老的思维教育思想。
(一)作文教学的目的:练习说话,练习思想,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搞清楚写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练作文。叶老1946年写过一篇《习作是怎么一回事》,他说:无论什么人都有意思情感。随时都有把意思情感发表出来的需要。发表可以用口,可以用笔,比较起来,用笔的效果更大。因此,人人都要学习用笔发表,人人都要习作。“习作就是练习说话,也就是练习思想,把那结果写出。”(文集/3/401、402)1958年在《和教师谈写作》中又解释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呢?无非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个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文集/3/446)1961年在一封复信中说:“命题作文,不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论集/716)1962年在《作文的练习》中说:“作文为思考之练习,目的在养成良好之习惯,以应实际需要。”(文集/3/453)1981年又在《从出题到批改》中说;“让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文集/3/465)从叶老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写作,就是为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写作,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学生练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作文前的准备:观察、推理、判断有条有理
叶老非常重视学生作文前准备功夫的养成。他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只考虑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思想、情感虽然是生活里的事,但这是作文的根本。叶老在《作文论》中就指出,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生活的源头,在实际生活里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应该让学生有意地接触外界的事物,能够对外界的事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文集/3/302)1951年他写了一篇《拿起笔来之前》的文章专门谈作文前的准备功夫,这种准备功夫就是要学生在实际生活里养成三种良好的习惯,即“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和“正确的语言习惯”。(文集/3/408、409)叶老说,这些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从观察和思维来讲,如果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一天忽然为了要写文章,才有意去精密观察一下,仔细认识一下,这样的观察和认识,成就必然有限。如果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定计划,写大纲,也不能保证写成论据完足推阐明确的文章来。(文集/3/413)
(三)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
因为写作是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所以叶老说:“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文集/3/370)只是因为学生“初学作文,意在练笔”,于是才定期命题作文。(文集/3/287)正因为如此,除命题作文外,叶老鼓励学生“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以便把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使作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文集/3/333)
但命题作文又毕竟是学生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命题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教师命题。就教师命题的问题叶老大致谈了两方面的意见:一是题目应该切近学生生活的范围,使学生觉得确实有话可说,甚至感到非说不可。二是题意应该切近学生认识的范围,应该具有思考的价值。叶老曾对“题目”作过一个诠释,他说:“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所以教师命题“最不宜以尚在朦胧状态而思之亦想不清楚者为范围”。(文集/3/454)他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说:
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是以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或使推究,或使整理,或使抒其情绪,或使表其意志。(文集/3/288)
为了不限制学生自由思考,叶老不赞成教师将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告诉给学生。他认为,这样做势必会使学生的思路受到限制,其效果充其量不过是复述教师的看法而已。更有甚者,学生未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题意,于是强为凑合,出现通篇文章变无理为有理,或自相矛盾的情况,这就丧失了题目的思考价值。(文集/3/288)
(四)批改:就学生所思考而思考之
教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教师如何认识批改工作的性质,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又应该如何进行批改,这是在认识上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教师批改是怎么一回事?叶老回答说:
老师之改为何如事?即就学生所思考而思考之,察其是否完整、条理、准确。就根本说,在于察其思考,就形式说,则察其语言文字。——老师为之改,即帮他想清楚,也就是帮他说明白,改就是这么一回事。(文集/3/455)
所谓改动,实际是改学生的思维,是帮助学生把那些想得不完整的地方改正过来。(文集/3/180)
从叶老的这两段话可以看出,批改就是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看学生是怎样想的,是否想得完整、有条理、准确。通过批改,帮助学生把想不清楚的想清楚,说不明白的说明白。我们不少教师往往把作文批改只看成是语言文字的事,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叶老说:“修改非语言文字之事,实为思想认识之事。……改动者固为语言文字,推其根源,则思想认识有异于初时之故也。”(文集/3/513)这也就是说,在形式上改的是语言文字,而实际上改的是思想认识,改的是思维。通过批改,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思维,学会说话,这才是批改的目的所在。
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叶老认为:
觇学生作文之进步与否,当视其推理能否正确,抒情能否绵美。果日累月积,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即可断定为确有进步。(文集/3/289)
正因为语言文字上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所以评价学生的作文就不能只看语言文字的优劣,而忽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叶老批评过那种只看作文的语词是否华丽典雅,文篇是否峭拔波折的惟形式倾向,认为这是舍本而求末。他主张评价学生的作文,应该从根本上看推理能否正确,抒情能否绵美,这是判定学生作文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应该如何批改作文?从思维方面看,叶老主要讲了如下几点:一是要“就学生所思考而思考之”,(文集/3/455)“想清楚了再改动”。(文集/3/180)因为改动实际上就是改动学生的思维,修正学生的思想,所以批改要从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出发,要考虑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想,想清楚理由再改动。叶老不主张把学生的文章大段大段地勾掉抹掉,再大段大段地替学生说话,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思想认识代替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要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么改。叶老说,必须想种种办法使学生注意和了解他的作文为什么要这么改。如果学生对改过的地方毫不理会,那么辛辛苦苦的批改功夫就白下了。(文集/3/180)改一次作文,总要使学生多一次的了解,才算不白费功夫,才算于学生有益。(文集/3/396)所以叶老说:无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教师的用意,且能用之于今后的实践,才能说是有效。(文集/3/495)三是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叶老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文集/3/209)同时,在校作文有老师改,出了学校没有老师改,所以必须养成学生自己写完自己检查修改的习惯;教师改的目的即在于帮助学生能逐步做到自己改,最后阶段则达到可以少改甚至不需要改。(文集/3/455)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叶老基于对语文学科语言和思维辩证关系的基本认识,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的原则,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到语文教学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语文思维教育的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他完整的语文思维教育观。我们应该从中认识到语文学科语言和思维辩证统一这一根本特征,既重视语言教育,也重视思维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功能,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做出努力。(陆青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叶良辰语录-叶良辰演戏被批 个人真实资料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