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叶圣陶对于苏州人而言实在很熟悉了。他不仅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著名的作家,也是白话文教育的铺路人,民国时期由他主编、丰子恺绘图的白话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一经问世就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叶圣陶自己就常对人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可见出书育人一直是他的人生追求,至今在他从前的母校苏州一中里还能看见他的雕塑以及他的那句名言:
教是为了不教。
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他还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长达41年的平凡、温馨的旷世之恋。
胡墨林,浙江杭州人,比叶圣陶大一岁。
▲青年时期的胡墨林
胡墨林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双亲,是由二姑母胡铮子抚养长大的。1914年她在北京女子师范毕业后,与二姑母一起回到苏州。她先在苏州大同女校(1906年在苏州创立的一所著名女校)教书,后又应聘到南通女子师范当教员。
而叶圣陶和胡墨林婚姻的红线,不是新式的自由恋爱,而是胡墨林的二姑母一手牵就的。
事情还得从一幅条幅说起。
▲1911年,中学毕业的叶圣陶(中)与同学王伯祥(右)、顾颉刚(左)
叶圣陶从中学时代起就十分爱好诗词,每逢同学或亲友结婚,他就作了诗词写成条幅,送去贺喜。
1912年,有个同学结婚,叶圣陶和好友顾颉刚都写了诗词。两幅立轴并排挂在新人的洞房里。恰好胡铮子前来贺喜,见到这两幅字,赞叹不已。她听说叶圣陶还没有对象。于是就请叶圣陶好友、后来的文史研究专家王伯祥为胡墨林作媒。
但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作为当事人的叶圣陶,是被动的。直到结婚,他与胡墨林始终未见过面,也未通过信,只是互相见过照片。这几乎是一桩完完全全的“包办婚姻”。
▲叶圣陶与胡墨林
然而,作为教师和作家的叶圣陶,也并不是没有自己主见的。女方是个“新女性”,是叶圣陶毫不犹豫答应了这桩婚事的关键;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媒人绝对的信任。尽管如此,叶圣陶还是开玩笑地把自己的婚姻称为“打彩票式的结婚”。
“打彩票”中了头彩,贏得了一位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妻子。他们俩真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由于有着共同的教育背景和爱好,两人在婚后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开始了真正的恋爱。
结婚后,胡墨林从南通转到了甪直,和叶圣陶同在甪直一所学校任教。从此,夫妻俩风风雨雨,相依相伴,共同生活了41年,从没有长时间地分开过。在叶圣陶的日记中常有这样的话“墨不在家,便觉异样,”“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
后来,叶圣陶受北大邀请去任教,北大的聘书是两年,可他只教了一个多月的作文课,就请假回甪直了。因为夫人产期将近,他怎么也放心不下,要亲自送胡墨林去苏州的医院分娩。
1932年,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当编辑。又有友人热诚邀请他到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叶圣陶本不打算离家远游,但禁不住友人的恳切催促,只好答应下来。
临别时,他怀着“怅怅然”的心情,写下了散文《将离》。妻子胡墨林买了梨和香蕉,到码头为丈夫送行。叶圣陶倚着船栏,深深体会到“离别的滋味假若是酸的,这里又掺入一些苦辛的味道了”。
▲胡墨林怀抱长子
在福州,白天,他在课堂上为大学生们讲新小说,讲鲁迅、郁达夫、朱自清,讲得津津有味,但到晚上,他躺在床上,望着山那边的月亮,听着秋虫的合奏,“总是抑制不住对亲人的恋念”。
一到寒假,他就辞职了。水土不服是一个原因,但想家,离不开家是辞职的主要原因。他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了,从此,一直没有远离过家。
▲叶圣陶一家1939年6月3日摄于四川乐山。前为叶母,由左至右是:叶至诚、胡墨林、夏满子、叶至善、叶
从1916年成婚,两人相携走过动荡的战争年代,共同孕育了三个孩子,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个个都德才兼备,各有成就。
现在的网络上,常常会有人感叹因为今天某某明星在一起了就相信爱情,明天某某人离婚就不相信爱情了,实在让人无语。
爱情一直在那里,穿越时空与年代,可以波澜壮阔,也可以细水长流,却始终不离不弃。
- 上一篇:夜的成语-夜·夜·夜·夜
- 下一篇:叶良辰语录-看叶良辰如何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