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决定倾全国之力,征服东晋王朝。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每十个男丁抽一个的比例来征募士兵,而且要把全国的马匹全部征发供远征军使用。从数字上看,征发的结果是喜人的:总共抽出了97万人,其中骑兵有27万。此外,还征募了富家子弟三万人,充当仪仗部队。
单看这些数字,远征前景一片大好。东晋全国人口也就三四百万左右,打仗的士兵不过十来万人。东晋军队看到这100万人浩浩荡荡开来,还不集体被吓破胆,束手投降?但是战争的结果完全不是这样。
前秦全国的人口除去老幼妇孺,男丁数量至多不过六七百万。如果十丁抽一,是抽不出97万人来的。这100万人里面应该还有不少的常备正规军。无论如何,这个十分之一比例的征发,执行得相当彻底。
可是征了这么多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不像考公务员,大家挤破头竞争。本来你正在陕西老家,下了班坐那儿打麻将,忽然有人跑来塞给你个大铁枪,说是要让你去江苏打仗,你一定不会欢欣鼓舞,为王前驱。所以不难猜测,有点手段有点关系的人一定会尽量避免给算到那十分之一里去。
苻坚征的主要是以下几种人:失足干部、流亡者、倒插门的女婿、做生意的小老板、转业的小老板、小老板的儿子、小老板的孙子。很明显,这些都不是打仗的好苗子。
没有经验的士兵,置身在战场上,往往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精神高度紧张。苻坚征召的百万大军里面,隐藏着很多这样惊恐万状的小兔子。他们中的不少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几十里以外的地方,也从来不知道怎样拉弓射箭,现在却要跑到几千里外和一些陌生人生死相搏。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双方在淝水对峙,苻坚的军队大约有二十多万人(其他人在行军途中),编制非常复杂,精锐是氐人士卒,此外有汉人、鲜卑人、羌人、乌桓人等,他们对氐人帝国未必有什么效忠之心,多半是因为害怕官府,不得不上阵打仗。
双方沿淝水相持对峙,一时倒都没什么举动。这时,苻坚收到谢玄写的一封信。谢玄说:你孤军深入,在淝水边摆开阵势,难道是想打持久战吗?如果你肯稍微后退一下,腾出点地方,让小的们好好打一架。咱们悠然观战,岂不美哉?
苻坚一看,十分高兴,当即想到兵法中的一个神级理论—“半渡而击”,幻想等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趁机进攻,以此大获全胜。于是,他下令让军队后撤。不过他显然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因为他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军队有序地后撤。
这些本来就毫无战心的士兵听到“后撤”的命令时更无心打仗,脑袋里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此时,军队里的一人高喊:“我们败了!快跑啊!”于是,二十多万人如潮水般后退,很快从步行变成竞走,从竞走又变成了赛跑。
谢玄的部队渡河而来,却没有发动攻击。只见前秦的士兵发了疯般逃跑,正上演着一幕“自己人踩死自己人”的喜剧,并且在一次战役中成功地创造了两个关于逃跑的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真的胜了吗?恐怕没有,事实上是前秦自己打败了自己:苻坚带来的100万人是100万只只想逃命的兔子,而不是100万个生龙活虎的军士。
有趣,有料,有深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
作者|押沙龙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