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说到:“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真诚的赞美或美好,好像阳光使人全身温暖,若一句伤害对方的话,往往令别人的自尊,受创甚至不会痊愈。
我们从会说话开始,就不断的用言语和人打交道,我觉得说话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是你用一生去学习的东西,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什么人,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如果你说了跟场合不适合的话,你就会伤害到别人,有可能你是无心的一句话,也会让人记住你,从而留下刻薄的印象。
我们每天都在用言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言语的力量那么强大,这就导致我们经常有意无意的伤害他人,虽然坦率并不是坏事,但有时候懂得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则会更好。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做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对你说了什么?”母亲笑着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母亲的儿子破天荒的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了小学,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0名,我们怀疑你儿子在智力方面有什么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笨孩子,只要能够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一句赏识的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终身难忘的回忆。对我们来讲多一些赏识也许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但对于渴望得到肯定的孩子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不要吝啬那些动听的语言。
孩子尚且如何,何况大人呢,你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伤害他人,有可能影响其一生,如果你赞赏,激励的一句话,有可能改变其一生,所以良言比恶语更中听。
我觉得说话,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与修养问题,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基本。
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许多荒诞的故事都是从胡乱制作、胡乱传播开始的,舆论不知道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我们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或是成为受害者。去克制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说,体现的不仅仅是人的涵养,也体现了我们对外物的辨别力。不知道的事情还纵容自己乱说,是不负责任,无事生非的人。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说错的机会也就越多,对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乱说是一种涵养。
言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我们不容小视,不要觉得自己随口说出来的话不伤大雅。尤其是对亲人朋友,伤人的话杀伤力更是翻倍,常常无意间伤害到他们,与亲密的人相处,更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说话的时候要先过脑在出口,伤人的话别说,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好好说话,不仅是为人处世时的精明,也是一种善良。
一句话的力量,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笔强于刀,话强于笔!就如寸铁可杀人,一句话可以让人坠入死亡的深渊,也可以让人获得生存的勇气。在大多数情况下打动人心的终归也只是“一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