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奔驰、福特等传统车企巨头的入场,新能源这条赛道日益火爆,同时新能源电池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除了早期在政策扶持下飞速发展起来的国内电池厂商外,随着《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废除,一大批国外电池厂商也杀入了中国新能源市场,不过除了他们这个市场上还迎来一位新的参赛选手——蜂巢能源,选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候杀入这个行业,没有两把刷子显然是不行的。
蜂巢能源是谁?
11 月 27 日下午,蜂巢能源位于常州金坛的车规级 AI 智能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蜂巢能源金坛工厂定位于高标准、智能化的环保型工厂,且是业内首批在方形电池上采用「高速叠片」工艺并以「车规级」标准生产车用动力电池的工厂。工厂园区占地 800 亩,投资 80 亿元,规划产能 18 GWh,共分三期建设:本次投产的一期项目规划产能 4 GWh,二期项目规划产能 8 GWh,预计 2020 年年底投产,随后将进行三期 6 GWh 产能的建设。
对于国内的动力电池,可能大家都听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甚至力神、比克,但对于蜂巢能源,大家应该都比较陌生。
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自 2012 年起开展电芯的预研工作,2018 年 2 月独立为蜂巢能源,总部位于江苏常州。
至今,蜂巢能源团队规模已经达到 1750 人,其中光研发团队就 1030 人,外聘/外籍专家达到了 350 人。从 2016 年-2020 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 29.3 亿元。业务涉及到下一代电池材料、电芯、模组、电池系统、BMS 等的研发和制造。
目前蜂巢能源已经已经为长城 WEY P8、欧拉 iQ 和欧拉 R1 等车型提供了电池PACK 超过 5 万套。此外,有消息称国产电动 MINI 也将采用来自蜂巢能源的电池。
此外在今年 7 月品牌战略规划及产品发布会上,蜂巢能源推出了动力电池「叠时代」的概念,同时还计划推出以及四元电池、无钴电池,展现了蜂巢能源的研发实力。
打造「车规级」电池厂
众所周知,今年夏天电动车自燃事件频发,让很多人对于电动车的安全表示怀疑。
有行业数据显示 40% 的电池事故是由于制造缺陷所致,而目前业内对于「车规级」标准并无统一的界定。
早期,锂电池产品诞生于 3C 数码的领域,后面逐渐应用于电动汽车上面,因为整车复杂的使用工况、驾驶工况、耐久寿命的要求,以及对于可靠性的低容忍率,和传统的锂电池应用领域都完全不一样。
因此,服务于车用的动力电池工厂,必须从电池制程规范和工艺标准的基础开始,制订全新的质量体系和标准,让生产出的电池全面符合车辆的安全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蜂巢能源联合欧洲顶级汽车企业,围绕世界一流的汽车产品需求标准,联合开展深入研究,系统优化并改进电池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进而让「车规级」从电池制造层面变得可操作执行。
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表示「车规级动力电池工厂需区别传统电池厂,规划之初就以车为服务目标。」
针对车规级,蜂巢能源围绕环境控制、电芯安全控制、制程控制、工艺设备四方面展开探索,通过导入 AI 智能技术,在环境控制、毛刺控制、异物检出、制程管理、设备自动化等多个维度标准的提升,达到车辆使用的安全要求。
在环境控制方面传统电池工厂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一般是十万级,金坛工厂对生产线中的核心环节,采用了超高标准的设计要求,达到了万级水平,核心工序更达到千级,通过全自动的粉料系统和浆料输送系统,大大降低了传统工艺中的涂布缺陷率。
与此同时,工厂大量使用的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使整线自动化率达到了 95%,尽最大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带来的干扰。
为了保证生产出的电池更安全,金坛工厂的工程师结合电芯失效机理,从源头改进了电池生产的工艺流程。比如,在模切工序,负极采用激光模切设备,模切毛刺控制严格等,对影响电芯安全的 7 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制程过程三级管理,极大的提高电芯制造的一致性,降低了安全风险。
写在最后:
继 7 月蜂巢能源品牌战略规划及产品发布会之后,这次金坛「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的正式投产不仅代表着车规级电池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蜂巢能源正式登陆动力电池战场。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蜂巢能源作为后起之秀,面对 LG、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时,能否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