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一句成语-董昭借用一句成语,原本是说社会风气,却揭示司马懿成功之道

一句成语-董昭借用一句成语,原本是说社会风气,却揭示司马懿成功之道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4 22:35:23
阅读:
最新资讯《一句成语-董昭借用一句成语,原本是说社会风气,却揭示司马懿成功之道》主要内容是先来看看原文: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一句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要说的这个三国成语,出自《三国志·董昭传》,时间是在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23年),是董昭上奏给魏明帝曹睿的一道奏章。先来看看原文:



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近魏讽则伏诛建安之末,曹伟则斩戮黄初之始。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这样的:大凡以实现天下太平为己任的人,无不重视崇尚敦厚、朴实、遵守信义之士,痛恨虚伪、不诚实之人,因为这些人毁坏教化、扰乱法治、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之前在建安末年被处死的魏讽和黄初年间被斩首的曹伟都是这类虚伪、不真之人的代表人物。



故此,先帝和皇上多次颁布圣旨和诏令,表达了对这类浮夸、虚伪之人的切齿之恨和深恶痛绝,下决心要扭转这一不良社会风气。但如今的部分执法官员却畏惧这类人的权势,不敢进行监督和揭发,使得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越演越烈……这种种不良现象都是法律所不允许、刑罚所不能赦免的,纵然当年被杀的魏讽和曹伟所犯的罪行,也没有达到现在的这种程度。



本文要介绍的这句成语,便出自董昭的这个奏章中,名叫“败俗伤化”,意思与另外一个成语“伤风败俗”一样,都是指败坏社会风气和得到标准。不过这句成语并非董昭首创,而是借用了《汉书·叙传下》中“侯服玉食,败俗伤化”而来。



董昭在奏章中所指的“败俗伤化”,指的其实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叫做“浮华”,意为不切实际地相互吹捧、结党营私,这种现象在魏明帝曹睿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到了曹芳称帝早期更是达到鼎盛时期,代表人物便是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董昭的这个奏章也可谓是有感而发,指出这种现象对曹魏帝国即将造成的重大影响。



事实证明,就是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导致了曹魏帝国的衰落。与曹爽等人的败俗伤化不同,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非常务实,因此能团结曹魏帝国中大多数的文武官员,最终将曹爽一党消灭,曹魏江山也因此落入司马氏之手。


参考书籍:《三国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