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现代人眼中是鼎鼎大名的诗圣,是和李白齐名的诗坛双子星。但在杜甫生前,与李白相比,他仅仅是一个贫穷的无名小辈。如果说李白的苦恼源自怀才不遇,是纯精神上的折磨。那么杜甫所承受的就是来自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打击。
说杜甫是无名之辈,或许很多人都会摇头否定,怎么可能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当韩愈高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时候,杜甫已经离世十几年了!而杜甫无名的实证就藏在《旧唐书》里。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杜甫和王维同时被叛军俘虏。安禄山对待王维的态度是“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因为王维名气大,安禄山不仅软禁了他,还授予官职。而杜甫则完全被忽视了,却也因祸得福,在没人关注的情况下逃出魔爪,即: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名气会带来财富,这是不争的事实,无名的杜甫在物质生活上的窘迫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再加上他在天宝初年科举落第,不得不旅居长安。在此期间,杜甫见识了所有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为此他愤然写下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其中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在写尽自身酸楚的同时,也刻画出人类逐利轻义的劣根性。
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杜甫这个时期的另一首作品——《贫交行》。以“贫交”命题,似乎是对当时唐人的一种嘲讽。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诗歌一开头就用极其形象的行为动作为翻脸无情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翻手”是指手心向上,有乞讨的意味;而“云”则代表晴天,是笑脸迎人的意思。当有求于人的时候就笑脸相迎,但别人来求自己时,就让他体会一下暴风雨中的凉爽。
此外,“云”虽然也算是晴天,却随时存在着下雨的可能。诗人用这个字把笑里藏刀,反复无常的趋利小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此凝练、生动的语言不仅为诗歌增色不少,还创造出“翻云覆雨”这个成语,实在是“只起一语,尽千古之态”呀!
在世风日下的环境里挣扎了十三年,诗人遭受了太多的不公与白眼,于是他不觉发出“纷纷轻薄何须数”的愤慨之语。
“纷纷”不仅与上文中的“云”和“雨”形成呼应,还为读者营造出一股扑面而来的既视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而“何须数”三个字在表达出诗人憎恶之情的同时,也揭露了往事不堪回首的辛酸与苦楚。
现实中的冷酷与无情让诗人感到绝望,于是博学多才的他开始在古书中寻找慰藉,“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据说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早年不仅家境贫寒而且运气很不好。他曾经多次创业失败,而其好友鲍叔牙不仅没有轻视他,还无私地帮助他,并最终举荐管仲成为了齐国的相国。所以当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时候,他曾感叹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在现实的参照下,鲍叔牙与管仲的贫贱之交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诗人借古讽今,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高尚的友谊,给当时那个趋炎附势的年代予以当头棒喝,为黑暗带来了一丝光亮。
但历史一去难返,而现实却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当历史和现实碰撞后,诗人彻底的绝望了,“此道今人弃如土”。古时被人津津乐道的管鲍之交,在现今这个社会中却被人像尘土一样轻轻地抛开。
诗人此时所痛惜的不是自身或某个人的际遇,而是痛惜一种传统美德就此被世人所抛弃。“道”是一种传统,是一种财富,是世间最贵重的东西;而“土”则是最轻的事物。将传承之重,视如尘土,弃之如敝履,这应该是举世同悲的事情吧?
静阅闲话
本诗是一首杂言诗,即每句诗的字数没有固定的限制,其优点在于自由。杜甫借此直抒胸臆,产生了极强的批判性。
纵观全诗,虽只有四句,却反复咏叹,营造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氛围。前两句着眼于现实,形象的刻画出社会上丑恶的一面;接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冲破黑暗,让理想的光辉重新点燃;最终将光明熄灭,让读者在黑暗中默默地沉思,达到“语短而恨长”的效果。
参考资料《全唐诗》《旧唐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