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意是说,文章本是灵感突现,不事雕琢,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而不是搜肠刮肚,写不出来硬憋出来。这一点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据说赵匡胤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一首是《咏初日》,半首是《咏明月》。这半首诗的写作经过是这样的:一次中秋佳节设宴,看着头顶的明月,赵匡胤灵感突现,随口吟出两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半首诗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大臣连连拍手称赞。但由于大臣们的一打岔,却将他突发的灵感浇灭,诗的后半句却硬是续不上来。而明智的赵匡胤也没有强行续下去,这样就留下了半首诗。但是,这个故事杜撰的成分很多,我们姑且听之。然而,文学史上真的有著名的“一句诗”的典故。
才到中天万国明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然而家里贫穷。苏轼、黄庭坚都很看重他。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好友谢无逸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潘大临回信说:关于秋天的景色,每一件都能够写出好诗来。昨天我靠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风吹打着树林的声音,我便起来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可是这时收租金的人却突然来了,这让我完全失去了兴致而无法再写下去了。因此我现在只有这一句寄给你了。(原文为:"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
满城风雨近重阳
之后潘大临再也没有续写出来,但就这孤零零的一句诗,就流传后世。而且也就因为这一句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满城风雨近重阳”虽仅一句,却气势恢宏,境界开阔,摹景生动,是难得的佳句。宋人吕居仁说:“潘邠老得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文章之妙至此极矣。”(宋蔡正孙《诗林广记》)虽然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诗,但这个典故和这句诗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诗虽一句,因其烘托场景自然高妙,却成为千古名句。潘大临因贫穷病死后,很多文人据此续诗。其中他的好友谢无逸续写两首,其一为: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
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其二为: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江愁绪入洪荒。
悠哉唯有庭中树,闲飘黄花白发上。
无奈黄花恼意香
谢无逸的续诗在文学史上并无多大反响,倒是南京韩淲和方岳两人的续诗人们评价颇高。韩诗为: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方诗曰: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
又是江南离别处,寒烟吹雁不成行。
寒烟吹雁不成行
这两首续诗一律一绝,各有千秋,虽是借他人诗起句,但全首浑成,写景抒情,郁勃纡盘,神完气足,堪称上品。
后来,从这句诗中又衍生出一个成语:满城风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现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议论纷纷。
当然,潘大临的成就不只是这一句诗,他是江西诗派骨干成员,是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黄州城诗人,也是北宋少见的著名平民诗人。但是,人的一生能有他这一句诗的成就,足矣!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