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最近影院上映了一部类型特别的电影《一路逆风》,是一部反映歌手邓紫棋演艺历程的纪录片。
额,要是罗大佑或者崔健拍这样一部片我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对于刚刚25岁的邓紫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呢?
本人对于邓紫棋的印象初始恐怕是从2014年韩寒的那部电影《后会无期》,她演唱了同名主题曲。
作为一名年仅25岁的年轻歌手,成绩如何呢?16岁出道发行首张专辑,19岁在香港红馆举办个唱,迄今为止已经举办73场巡回演唱会,微博粉丝也达到两千多万,这样的经历真可谓一路顺风啊,和电影名称不是一般的违和。
电影开始,一条皮裤跃然出现在屏幕上,观众随着她的脚步,一步,两步,进入到她的音乐世界里,听她诉说整个音乐的成长历程。对于一个25岁人儿的经历积累,影片必然不会丰满。导演 Nick Wickham已经很努力地将她的经历最大程度地展示得能打动观众的内心。
但是记录太过零碎,转场太过生硬,半段真情流露的访谈接半段记录,再接一段短得不能再短的演唱,一个点还没讲完,就讲下一个点,尽管最真实地展现了她,但是却有一种凌乱、零散堆叠的感觉,引不起我的共鸣。全场唯一有点燃的深圳露天演唱会的一段,刚看得有点嗨,竟然就转场了,哎。毕竟问题的关键还是25岁积累实在太少,却用这种自传式的方式去表达,带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一个微博艺人生活片段的合集。
至于片中表达她一路逆风的那些挫折,拜托,你年少成名,从香港红到内地你还要多顺利?恋爱分手谁没经历过?开演唱会辛苦不是很正常何况有数万人为你欢呼?哪个当红大明星不被网友骂?……明明一路顺风还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特辛苦,“一路逆风我真累啊”。这不是浅薄幼稚?
这种浅薄浮躁已经伤害了邓紫棋本身的音乐质量,邓的主要实力在于强悍的现场能力,而不在于作词作曲。总是会有路人以为邓是一个翻唱歌手,但是邓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能够自己作词作曲的唱作型歌手。作词是一门对个人人文素养要求极其高的专业活儿,而在华语音乐当中,歌词的重要性远超过欧美音乐。早期的《睡公主》作词水准对于一个16岁的少女而言,可谓惊艳。但是再对比其最近的作品,《光年之外》真是基本没进步。只是一个优秀的业余作词人,比起专业还差很远。
其实也有可能是邓紫琪没有退步,而是音乐市场,听众的审美情趣进步太快。在这个竞争激烈,不再被唱片垄断的音乐市场,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音乐不够,人设凑。一路逆风,坚持信念。这个人设实在黑点太明显。
有人说这是她自我的个性表达,但是记录片真的不适合这样用。借用洪涛说的“有时候做好事情并不关键,做对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再给自己十年的积累,再出这样的一部记录片,会不会更好呢?现在这样就有点捞钱的意味了。本片的上映,只会让舆论更加波澜,让她的2017更加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