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一马当先造句-长江生态大保护中的“一马当先”

一马当先造句-长江生态大保护中的“一马当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6 06:15:47
阅读:
最新资讯《一马当先造句-长江生态大保护中的“一马当先”》主要内容是图为长江马鞍山段风光薛家洼生态游园、杨树林湿地、滨江文化公园……11月10日,沿着马鞍山长江东岸,全国30家广电台逾80名记者,用镜头聚焦马鞍山在长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新气象、新作为。-一马当先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图为长江马鞍山段风光


薛家洼生态游园、杨树林湿地、滨江文化公园……11月10日,沿着马鞍山长江东岸,全国30家广电台逾80名记者,用镜头聚焦马鞍山在长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新气象、新作为。看着眼前亲江近水、草木茵茵、生态自然的岸线风光,对比整治前的图片,长江马鞍山段的秀丽巨变还是给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在滨江文化公园,水天相接,舟楫往来,就连江豚也似乎欢迎远道而来的记者们,频频探头戏水,引得大家十分感慨:江水清否,江豚见证。


汗水入江水,要让江水清。长江马鞍山段的秀丽巨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甩开膀子,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这其中,不乏诸多开先河之举。


制定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坚决扭转长江岸线脏乱局面,腾退岸线还江于民,打造城市生态客厅;末端截污与系统治理并举,推动黑臭水体转清;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渔民退捕转产,还长江休养生息;率先推出“环保管家”模式,推行一站式解决企业环保问题;先学先试,推行亩均效益评价,推动产业“穿绿鞋跑绿道”,从治污洼地迈向生态高地……


以破解生态环境顽疾为突破口,秉承“标本兼治”原则, 一场场大战硬仗、一次次啃硬骨头、一件件率先之举,无不彰显这座城市,以聚山纳川的胸怀担当,以“一马当先”的奋进姿态,全力守护碧水东流,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生态客厅


和很多沿江城市一样,马鞍山人,也有很强的滨江情结。


万里长江,漱冰濯雪,从青藏高原一路浩浩荡荡,至马鞍山境内,折为北上,一气冲开天门山,奔腾而出,其壮阔气势、浩荡风光,令“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折服,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千古名句。


然而,先钢后市的城市布局,长期偏重的经济结构,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都让长江生态日渐疲弱,而非法码头林立、灰尘漫天,也让市民无心亲江,退避三舍。


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必须要还!


为了母亲河的一江碧水,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当年为了共和国建设打响“钢铁大会战”的马鞍山,再次一马当先,打响一场“长江保卫战”。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一场围绕长江生态治理的“三大一强”攻坚战酣畅淋漓、鼙鼓动地。高温酷暑下,沿江“三大一强”重点工地上施工队伍挥汗如雨,日夜拼搏;强力拆除江边非法砂场码头,党员干部白天忙着拆除工作,晚上打着点滴;村“两委”带头,薛家洼码头附近71处违法建筑提前完成拆除工作,为薛家洼地区长江岸线整治工作的快速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10月底提前通水试运行。


只有豁得出去,才能干得出来。


长江东岸,快速完成蝶变,新的画卷徐徐展开:从沿江不见江到近水也亲水,从生态“痛点”到环境“亮点”,从景点点缀到串联成线,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23公里长江东岸经过精心雕琢,正逐步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生态客厅,也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还江于民的承诺。


渔民上岸


当最后一条渔船被拖上岸拆解,当最后一个渔民放下挽起的裤脚上了岸,往日喧嚣渐渐散去,平静的江面上再也寻不见捕捞的身影。截至今年7月20日,全市1407条持证渔船、3739条辅助渔船全部拆解完成,11260名符合退捕转产政策的渔民家庭成员全部退出捕捞序列,比预定日期提前一个多月,许了长江一个十年之约。


市域渔民全部告别“水上漂”,从调研立项到退捕完成,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这在全省开了先河。


让习惯了打鱼生活的渔民顺利上岸,安心上岸,谈何容易,不仅要解决渔民“水土不服”的问题,还要做到“退得出”“稳得住”“过得好”。


既然没有现成经验,那就继续“一马当先”,当一回“弄潮儿”。


为打消退捕渔民的后顾之忧,我市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依法为渔民购买养老保险、办理低保、提供过渡性补助,开展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保障措施。


政策落实了,再加上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让退捕转产渔民吃下了“定心丸”,从起初犹豫不决,到后来结伴退捕,退捕工作进展顺利。


渔民变市民,开启新生活。


环保管家


取样、分装、记录、检测、化验……10月27日,在和县历阳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提着神秘的高科技设备,对长江左岸一、二级支流沿河1公里范围内水、陆域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


他们是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环保专家,在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污染防治技术支持上具有雄厚力量和丰富经验。他们有个新颖的名字:环保管家。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直以来,产业园区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阵地,但由于专业化水平有限,环境污染整治就像一块“烫山芋”。为此,马鞍山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并首先在马鞍山经开区、慈湖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进行试点。


实施园区环保管家服务试点,简单来说,就是聘请专业环保管家团队,园区、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前提下,专心从事园区发展和企业经营;“环保管家”则对园区内企业逐一“体检”,梳理出园区内所有企业的基本信息、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等信息,完成园区内入驻企业“一企一档”与问题企业整改“一企一策”。同时针对企业“环保体检”中搜集到的风险源位置信息,制作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源、风险源分布图,通过环保管家云平台,对园区内的环保大数据实现动态监控,由此解决长期以来环保监测只有“自查”“抽查”“暗访”等手段的状况,靠完整实时数据说话。


这一做法,开了安徽各市污染防治的先河。


亩均效益


长江生态之病,根子是发展方式之病。工业生产粗放经营,盲目追求规模数量的传统发展方式,不仅难以持续,更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从“数量论英雄”到“亩产论英雄”。


“亩产论英雄”,是将农业领域“亩产”的概念引入工业领域,进行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产出。“亩均效益评价”来源于江浙地区,马鞍山先学先试,展示出马鞍山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名城”的坚定决心。


产业发展逐“绿”追“智”,治污洼地迈向生态高地。


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产业发展不再简单追求数量,而是努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把住“招商选企”关,真正把绿色环保效益好的企业招进园区,同时倒逼现有企业“瘦身健体”,甚至“腾笼换鸟”。用一位招商干部的话来说,“以往招商是捡到篮子都是菜,现在只有优质的菜我们才收入篮中”。


“亩均”指挥棒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更多的新动能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0%,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10.4个百分点。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