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环保就是讲政治促发展惠民生——再论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
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事关公平正义、长远发展;经济发展是动力驱动、物质保障,事关全面小康、伟大“中国梦”。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早以“两山论”作出经典的阐释和清晰的定位。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我们不仅要学思践悟,更要一以贯之。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群众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发牢骚,讲怪话,认为抓环保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企业生存,扰乱了群众生活……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要么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太片面,要么是在为懈怠的工作作风和不力的工作效果找理由、寻后路,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坚决改变。
抓环保就是讲政治。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中央作出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的全面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对环保工作亲力亲为,在河南视察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希望河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把打赢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作为我市产业结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重大发展机遇,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一个时期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明年将是三年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对标对表终极目标,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异常艰巨。作为京津冀“2+26”城市之一,如不能完成“军令状”,我们将无法向党中央交代、无法向濮阳人民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
抓环保就是促发展。古今中外,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演替。无数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一些人认为环境保护督察、重污染天气应对、错峰生产等影响经济发展,背后折射出两种固有观念,一是认为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二是认为注重保护就要以牺牲甚至放弃发展为代价。这是扭曲的政绩观、发展观在作祟。君不见,考核“指挥棒”和用人导向,已经从单纯的GDP增长排名向综合考评高质量发展转变。那种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因去年秋冬防指标反弹,我市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约谈。再抱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但领导干部将受到更为严厉的追责,整个濮阳还将吞下区域限批的苦果,到头来“人财两空”。具体到企业而言,也不能把环保和发展对立来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保的主体。面对被要求整改、搬迁,甚至关停,企业首先应认清大势,扪心自问:工地有没有做到“八个百分之百”?生产工艺能否做到达标排放?危害周边百姓的工厂能活得长久吗?一言以蔽之,“破茧成蝶”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若想在行业站住脚,企业必须贯彻绿色理念,加大环保投入,谋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环保就是惠民生。环保牵扯国计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车辆限行影响出行便利,全域禁煤不让居民过冬,禁燃烟花爆竹没了年味……这些说辞实际上是片面夸大渲染其负面效应,将环保与个人义务责任割裂开来。
我市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国家每年给5亿元实施“双替代”,加上地方各级配套资金,可谓下了血本,为的就是既要保供暖又要保蓝天。春节期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一度爆表,烟花爆竹是罪魁祸首,禁燃禁放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政府部门来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在生态环境上交出合格答卷。对群众来说,积极举报环境污染线索,出门少开车多坐公交、自觉做到文明祭扫,响应垃圾分类新时尚,一点一滴都是举手之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每一个人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既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同样也是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报评论员
来源:濮阳网
编辑:蒯晨璐
统筹:徐洪波
终审:王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