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
与这个故事类似的记载出现在《韩非子•喻老》里。“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从生卒年份看,楚庄王(?—公元前591年)比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早,那么“一鸣惊人”的故事原版应该是楚庄王,而齐威王知道这个典故,随手拿来用一下。齐威王不是简单重复,把楚庄王的话概括成“一鸣惊人”,已经可以直接当成语使用了,司马迁就把“一鸣惊人”的专利权给了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