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歌神张学友演唱会上接连落网的逃犯吗,那五个哥们宁可冒着被捕的风险,也要来听演唱会。
而德国每年夏天举行的瓦肯音乐节,则让全球近10万乐迷为它疯狂,老人家出走养老院,年轻人跳进泥潭……难怪说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你说这音乐的魅力究竟为什么这么大呢?
音乐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街头流浪汉我们见得不少,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遇见了恨不得都绕着走,可如果这个流浪汉会音乐,那画风可能就不一样了。
虽然是陌生流浪汉的身份,但有了音乐的加持,姑娘们似乎渐渐放下了戒备,认真听起歌来。
没想到,被音乐打动了的姑娘们,不仅愿意交出电话号码,甚至愿意跟流浪汉去看电影……
爱因斯坦、达芬奇、乔布斯 这些“大佬”其实都是音乐家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表达爱的语言,而这个流浪汉其实是音乐家扮演的,唱歌好听举止优雅,难怪姑娘们都被“俘虏”了。而被音乐俘虏了的,还有不少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比如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个造诣非常深的小提琴演奏家,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那么当音符和数字同时存在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完整了。
尼采,作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却这么描述自己:我终究是一名老艺术家,除了音乐没有别的慰籍。
还有达芬奇,这个人的标签有一点点多,画家、音乐家、数学家、建筑工程师、解剖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等......但是,当他第一次出现在米兰宫廷时,正是凭借着他音乐家的身份。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老先生,他本人弹得一手好钢琴,他的夫人蒋英也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
著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推动他创造这些产品背后的动力,其实很多都是源于他对艺术与音乐的热爱。 推动他发明出iPod背后的源动力,就在于他想把他最喜欢的成千上万首音乐带在他的身边,由此可知音乐还是可以大大推动人类的进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杰出的名人都离不开音乐呢?这是因为,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音乐的魅力,在于人的精神与音乐共鸣。人们欣赏音乐,正是因为欣赏它时能与它产生强烈的互动。
比如《琵琶行》里,白居易听到的不只是嘈嘈切切的音调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他更能听到演奏者的孤寂与落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所以当你高兴时,你会不由自主的哼一首节奏欢快的曲调;当你郁闷时,你会听忧伤的曲调;当你疲惫时,你会听舒缓的曲调;当你听重金属摇滚的时候,是不是又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把头发甩起来?音乐本身,就是人内心的意像通过乐器而展现出来的艺术。
具有魔力的音乐 对人有什么作用?
音乐总是有种神奇的力量,能将两类最不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有时人们甚至会因为一首好听的音乐,忘记自己身处的环境。
在这部微电影中,一个犯罪分子为了摆脱法律的制裁,在公路上跟警察展开了一场追逐大战,然而故事的结局并没有朝着你期望的方向上演……
原来他在逃跑过程中,听到了他的偶像的歌……就连正执行任务的女警察也被吸引住了:这歌咋这么好听呢?到底是谁唱的啊?社会大哥此时都快自身难保了还不忘跟警察安利:这是俺家麦粒了啦。
是不是和你自豪地跟别人介绍自己偶像时一模一样?虽然音乐的力量在影片中被夸大。但生活中,音乐也能将一群互不相识的人联系到一起。
音乐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医生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
听音乐不仅能治病,还能救人。虽说听歌不一定能唤醒卧床的病人,但偶像的歌的确能够拯救绝望的粉丝。音乐在关键时期给予了倾听者继续生活的力量,这就是真正的正能量啊。
就连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也爱听歌。有研究表明,胎宝宝在子宫里最早使用的感官就是听觉,仅6周大的胎儿的听觉神经就已经逐步发育完善。15~20周开始有听觉,到第25周几乎与成人相等,28周时则对音响刺激已具有充分的反应能力。
听音乐为什么会上瘾的小科普
原来人类打小就爱听音乐,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之所以可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感,是因为音乐激活了大脑的“奖赏通路”。当我们听到怡人的音乐时,大脑中腹侧和背侧纹状体都会分泌多巴胺,并且,当我们听到越喜欢的音乐,多巴胺的分泌就越多,从而让我们感受到的愉悦感也就越强,这就是我们听音乐会上瘾的原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喜欢音乐的人这么多,自然也少不了是非。据说听古典的鄙视听爵士的,听爵士的鄙视听摇滚的,听摇滚的鄙视听流行歌的……真是够乱的。其实音乐就是音乐,我们享受的是音乐本身。何况古典乐也有骗钱的水团,流行歌也有不朽的经典,只要音乐能给听众带来快乐,形式与流派都不重要。而且说到底,音乐最终不都是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嘛,还分什么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