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1、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3、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4、立身行道,名扬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5、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7、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8、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9、 孝子五件事—— 居则致其养;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1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11、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2、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