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过很精彩的一句话,“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我理解的意思:人总是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中,去武断衡量和断定一件事。
尼采说的一点没错,此话还吐露出最深层的含义:外行指使内行,那些“聋子”能把正常人逼疯!有一个故事:
两个人相约一起爬山。
其中一人到了山顶,另外一人还在山腰。
到了山顶的人大喊:
快看,是大海。
还在山腰的人一脸茫然:
胡说,明明前面全是树!
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认知层次不同,沟通着实不易,很可能就对牛弹琴。
在实际生活中,判断一个人的认知层次高低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认知层次低的人,一般把自己的金钱、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外表穿衣打扮上。这种认知还处在寻找自我认同的阶段,需要外物来做出回应。其实这和5个月到一岁的孩子照镜子的心智模式没有本质区别。
不过绝大部分人层次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活出个明白来。层次无关于外表,无关于贫富,也无关于学历,只关乎于一个人的修养与格局。层次高的人,哪怕一无所有,心灵边界宽广无疆,对待外物有其胸襟宽广。层次低的人,哪怕全身珠光宝气,但言行举止却粗俗无比。
还有,认知层次低的人,越喜欢大把时间花在娱乐上。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里写道,无论多少社交、戏剧、旅游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都无法让一个蠢货不空虚。
他说:生活在这一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如果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盲从。
其实盲从,是庸俗的开始,有时候真的满讨厌这世界里那些庸俗的人,跟风,随波逐流,失去了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因为所谓的潮流为他们做好了选择,最终丢了自己的灵魂,而不知所以然。
认知层次低的人,容易坐井观天。
看看今天的网络论战,不管五毛还是公知,所谓观念之争,折射的往往是视角差异。长期处于一个位置,很容易不知不觉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井底之蛙”,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对于外界不同的声音一律捂住耳朵装作听不见,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非常偏激,不容易接受新观点。
认知层次低的人,还喜欢抬杠。
爱抬杠的人从来不去理解别人表达,但是还偏偏要对着争论一番,其实是显示自己百分百的正确性。而层次越高的人, 越对自己的言语和观点越慎重,从不轻易做出判断和结论。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真相往往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不负责任的恶意揣测总会伤害他人,所以他们做到了谨言慎行。
认知层次低的人,道德感比较强。
思维水平越低的人,往往他的道德感就越强。生活中的失败者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感 就在网络上充当键盘侠、道德绑架婊,这些人按Enter键的时候就像是利刃,夺人性命于无形。
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除了上帝和本人,总不可能会有人什么事情都知道,很讨厌那种以智者自居,自以为站在上帝视角指手划脚评点别人人生的人。
争论的目的是交流思想,获得进步,可是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生活中,很多国人之间的争论,多数都是知识层次信息量不对等,而陷入抬杠争吵的境地,为这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品性和素质,但庆幸的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不与层次低的人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也许保持沉默,就是对于自己最大的保护。
王小波说: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 —— 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沉默并不意味着软弱或退让,而是当你耗尽了精力,却难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环顾周围,要不都是杠精,要不就是在找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认同感,突然觉得世界很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