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有关音乐的名言-石叔诚:初学者如何用“听”指导“弹”?

有关音乐的名言-石叔诚:初学者如何用“听”指导“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3 23:16:24
阅读:
最新资讯《有关音乐的名言-石叔诚:初学者如何用“听”指导“弹”?》主要内容是©东方IC文 |石叔诚既然用“听”来指导“弹”是正确的学习“路子”,对初学者来说应从何处着手?如何将“听”置于首位?我想主要抓三点。旋律学钢琴的孩子一定要会唱歌、 爱唱歌、常唱歌,这是培养“旋律感” 的必由之路。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语言与歌唱。-有关音乐的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东方IC


文 |石叔诚


既然用“听”来指导“弹”是正确的学习“路子”,对初学者来说应从何处着手?如何将“听”置于首位?我想主要抓三点。


旋律


学钢琴的孩子一定要会唱歌、 爱唱歌、常唱歌,这是培养“旋律感” 的必由之路。


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语言与歌唱。无论何种形式的音乐,最直接深入人们心灵的首先就是旋律。


所以初学钢琴的人,在认识键盘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在琴上弹出一个调调来。在这儿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弹钢琴绝不是将琴键按出声就OK了,而是有很多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即使最简单的单手旋律,也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弹得好听,像唱歌一样。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歌,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唱歌,特别在幼儿园里,唱歌和做游戏一样,是孩子们最主要的“课程”。应该把钢琴看成是唱歌的延续与提高,让他们用乐器“唱”出自己心里会唱的“歌”。当听到用自己的手使乐器“唱”出自己心里的歌,难道不是一件具有成就感的乐事吗?我见到很多对弹钢琴一直抱有兴趣的孩子,就是找到了这种感觉,我们将其称为“旋律感”。而对钢琴学习产生厌烦的孩子,都是没有这种感觉,即心里不“唱”,耳朵不听。20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Zoltán Kodály,1882-1967)有一句名言:“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注定其一生没有音乐感。”


我很庆幸自己在童年就喜欢唱歌,不仅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学习了不少歌曲,又参加了北京市少年宫的“友谊童声合唱团”,直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还被选进了学校的童声合唱团。由于切身体会到唱歌对于弹琴的直接帮助实在太大,所以我一直建议学钢琴的孩子一定要会唱歌、爱唱歌、常唱歌,这是培养“旋律感”的必由之路。有些本来喜爱唱歌的小朋友,在学习弹钢琴后反而远离了唱歌,实在不应该,也实在太可惜了。


请切记:从初学就要培养旋律感。


节拍


对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强调“数 拍子”就格外重要,这是逐步培养 “节奏感”的起点和基石。


其实节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旋律结合一体的。要让学生知道并能听出:节拍有错误的旋律,或是节拍不稳定的旋律一定是不好听的!我在这里故意没有用“节奏”这个词(节奏可能包含了更多的意义,以后我会专门论述),就是想对初学者更简单明了地强调:“一定要把拍子数对!”这是日后具备良好“节奏感”的基础,非常重要。


举例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一条三拍曲子中的某一小节多出或少了一拍、半拍,却没有感觉到错误与不适,即说明他还没有找到节奏的本能感觉,就该引起老师的注意了,不要当成小事。


李斯特的女婿、德国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吉多·冯·彪罗(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1830-1894)有一句名言:“万物之初,先有节奏。”我在年轻时一直将这句格言牢记于心,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中。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又逐渐加深了认识:“节奏”其实远远存在于音乐之外的无限世界,而“节奏感”则更是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行事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潜在素质。想想看,一个孩子从初学钢琴就得到了节奏感的教育,一定会具备这种潜在的素质。


我走过很多国家,发现我们中国人的“节奏感”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我常常设想: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通过学习音乐,从小培养出良好的“节奏感”,即使以后从事音乐以外的其他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有纪律,我们的各行各业也一定会更有效率。


因此,对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强调“数拍子”就格外重要,这是逐步培养“节奏感”的起点和基石。如果等到他已具备相当的弹奏能力之时,再回头去补“数拍子”的课,那将是相当费力与苦恼的事,甚至已“无法补救”了。我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实在令我束手无策!


在前面讲“旋律”时我曾提出要在心里会唱歌(也有人将其称为“内心听觉”),培养“节奏感”也同样依靠唱。我发现孩子们唱歌时很少出现这儿多一拍那儿少半拍的现象,怎么一弹琴就容易出错呢?所以在这里我还要强调:心里的“歌”一定要“唱”的有拍子才行!我可以借助柯达伊的话引申为:“唱歌不数拍子的儿童学钢琴,注定其一生没有节奏感。”


对于初学者,要牢牢抓住“旋律感”与“节奏感” 的培养,两者既同等重要,又互为一体,“数拍子”则是基础的基础。


伴奏部分


从初级教材就培养孩子听伴奏 部分,随着程度的逐步加深,孩子将 自然而然获得良好的和声感觉。


初学钢琴自然是从单手单音开始,但很快就会进入双手一起弹的阶段。只要双手一起弹奏,立刻就出现了主次的问题。


让孩子分清谁是主奏、谁是伴奏几乎没有问题,可他们为什么总是把伴奏部分弹得太响呢?恐怕未必是他们没有“听”到主旋律,也未必是他们心里没有“唱”主旋律,而是他还没有能力将耳朵的注意力全方位打开。我觉得这正好是启发孩子“打开”耳朵的大好时机。


首先要让他们“听”到(感受到)伴奏部分重与轻的区别,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听觉选择一个好听的、适度的音量比例。如果这时教师能示范弹奏几种不同音量比例的组合(几小节足够)让他们选择,是非常好的办法。孩子在自己不弹的时候,耳朵是很敏感的,让他们选择一个好听的组合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他们选择对了,便鼓励他们自己去做。于是用“听”指导“弹”的状态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凡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通过对伴奏与旋律的聆听,使孩子的耳朵能够从“偏听”锻炼成为“兼听”,如同从“单声道”升级到“立体声”。如果一个初学的孩子能够很快地做到这点,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进步,这可是一个难能可贵的飞跃。有了这样的听觉感受,就有了用耳朵经过头脑支配双手做不同事情的能力,从支配双手不同的力度开始,进而支配双手完成不同的音色和不同的音乐特性。千万不要忽视这方面的培养,这可是一种涉及心理因素及生理因素的高级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在学习其他任何乐器中都得不到的东西。


从初级教材就培养孩子听伴奏部分,随着程度的逐步加深,孩子将自然而然获得良好的和声感觉。“和声”是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幼儿,要求他们掌握和声理论未免不切实际,但从听觉上加深和声感觉应该是最方便的办法。初学的孩子弹错音是常事,可又是训练他们听觉的大好时机。一旦在和声中出现了错音,就要通过对比,让他们用听觉去分辨错音的难听和正确的好听,而不是简单地在错音上画个圈了事。常见不少已学了多年钢琴的学生,仍然对自己弹错的和弦茫然不觉;反之有的学生不仅能敏感地发现自己的读谱错误,甚至还能质疑乐谱上偶然出现的印刷错误的和弦。二者差别之大,足以说明培养和声感觉的重要性,也足以证明初学阶段就要培养“全面”聆听音乐的重要性。


可能有人会提出,仅此三项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但对待初学者掌握住这三项,即是走对了“路子”。“路子”对了,日后的漫长学习过程便会由逆水行船变为顺水推舟。


欧阳修的名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对于初学者肯定是有太多要学的东西,其中有些问题是阶段性的,有些问题会因人而异,这些问题明白了、改正了或做到了,就可以过去了。


(本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刊登)


- THE END -


热门文章精选


不要错过!半部当代中国音乐编年史就在你的眼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