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礼义的核心是:尊重和恭敬,明白宗旨,躬身力行,处处受欢迎。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努力做一个有礼有节的儒雅之人,这份儒雅之情常常在外人面前用的得心应手,恰恰在父母面前理所当然的抛之脑后,问题出在哪里呢?
《论语》里面有这样一句孝养父母的名言: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人子女者,什么才是孝顺父母的关键?《论语》告诉我们:对父母首先要有恭敬心,与父母相处要有敬重之情。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曾参少年时家贫,经常入山打柴。
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他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释然。
或许这只是个故事,但是谁能怀疑母子间的深情不会产生这种心灵的共鸣呢?多少远离父母的游子,半夜被父母的音容笑貌惊醒,这何尝不是远方的父母对自己的思念所致?
如今的社会,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能承欢在父母膝下,相隔甚远。再加上生存的压力,生活的烦恼,有时会淡忘了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但是,谁能否认,在自己内心最深处,最可亲可敬的那个人不是父母呢?更有谁会否认,无论何时,能够无条件包容自己的那个人不是父母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是根,子孙是枝干,根深才能叶茂!父母在,有归处。
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有悲伤而后悔。
趁着父母尚能听得清和他们多说说家长里短,趁父母腿脚走得动多陪他们出去转转,趁父母牙齿还好多带他们品尝一些他们不曾尝过的美食。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本文由河南先锋教育牛莲蓉老师原创。欢迎关注繁星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