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根据记载,它大概是在唐五代时由外国传入。
两宋时,江南地区遍植水仙,很多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例如姜特立的“六出玉盘金屈后,青瑶丛里出花枝”、朱熹的“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范成大的“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
而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喜欢水仙花的当属黄庭坚。
他一生酷爱水仙花,写下许多关于水仙花的赞歌。
有段时间,他谪居在湖北荆州一带,而这荆州就是水仙花的盛产之地。
他住荆州时,邻居家有个十分美丽的女孩,女孩的父母将她下嫁给里巷贫民,一时觉得“明珠暗投”,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两首酸诗,却酸成经典名作。
这两首诗名为《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全文如下:
其一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其二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坏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要说当时黄庭坚也是一把年纪了,他对女孩也没什么想法。
只不过是出于“怜香惜玉”之心,觉得女孩值得更好的。
而且自古便有“香草美人”的说法,黄庭坚同情女孩所嫁非人,其实又何尝不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黄庭坚当时因为编纂《神宗实录》,而遭奸臣诋毁,最后被贬出京。
他这一生就和他的老师苏轼一样,空有雄才抱负,却无法施展,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
如今又遇到邻女之事,再联想自身的身世,便有了这样两首诗。
先来说说其一。
其一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突出水仙花与众不同的幽美。
诗歌开头一句,便写出了水仙花独有的特性,意在显出它的高洁。
在诗人的眼里,水仙花不用泥土,借水开花,当属人间一奇景。
就像杨万里所言“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诗人从水写起,既抓住了它的生长习性,也为后文的比喻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第二句,诗人以沉香和碧玉来比喻水仙花。
它的花骨就像沉香木,它的肌理宛如碧玉。
我们常常用“冰肌玉骨”来形容女子的高洁脱俗,而诗人这里用以比喻水仙花,足见花之晶莹澄澈,而诗人对它的喜爱也是可见一斑。
而接下来的第三句诗人又写到了水仙花的香气。
被他拿来比较的是荼蘼花,荼蘼花是出了名的香,《客中思家》云:“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可是黄庭坚却认为水仙的花香胜过荼蘼。
“压倒”一词何等有力,足见水仙花香的不同凡响。
而到了最后一句,诗人又将寒梅和水仙进行比较。
“寒梅”是冬天当之无愧的“花王”,所以这里黄庭坚并没有一味地贬低寒梅,而是从两者的迥异处着笔。
“无好枝”就是两者的不同之处,比起寒梅的傲然挺立,水仙多了一种“柔弱”之风。
有人喜欢梅花,有人喜欢水仙,很难说到底哪种花更美,只是情之所钟,所以为美。
可是水仙的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所以才有了第二首的感慨。
在其二中,诗人借水仙不为世人所珍惜,表达了他对邻女流落贫寒之家的同情,以及自身空有才华,却遭贬谪的愤懑。
根据《墨庄漫录》记载,当时邻女所嫁之人不仅贫寒,还十分渣。
在女子生下两个孩子后,她的丈夫将她卖给了郡人田氏家,憔悴困顿,再也没有往日的神采。
对于女子的遭遇,诗人是非常的同情,但他又无能为力,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又如何管他人的闲事。
只能将万般情感,诉诸笔端。
诗歌开头以莲藕出淤泥,水仙生粪壤这两个比喻,引出对女子遭遇的感慨:如此天香国色的女子,最后竟然流落如此地步,可悲可叹。
而令黄庭坚“可惜”的又何止邻女呢?
他自身不也是天涯沦落吗?
诗歌从水仙到邻女,又到他自身,层层深入,将诗人的无可奈何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伤感
他看不惯美丽的邻女下嫁,写下两首酸诗,却酸成经典名作,这一点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吧。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