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
我国文人墨客逢中秋节,
必赏月赋诗,风雅非常。
今天隐娘推荐58句中秋诗词,
一起在诗词中感受古人的风雅吧!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
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慧霖《闰中秋玩月》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高适《送魏八》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辛弃疾《木兰花慢》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琼楼玉宇。
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
——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
——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慧霖《闰中秋玩月》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司空图《中秋》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中秋玩月》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曹松《中秋对月》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
从今三夜看婵娟。
——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李朴《中秋》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