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首诗、第一副春联、更有趣奇异对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管是诗词、书画、中医、陶艺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经典国粹。从它们诞生的那一刻起,从民间到整个华夏,甚至整个东方,到全世界,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在华人世界中形成了刻骨铭心精神源泉。我们追溯历史,去寻找每一种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在充实我们文化认识的知识海洋中,让我们生活更加多彩。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秦朝的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七国之 中,地处西北的秦国因为较早实行军事及农业改革,国力迅速增强。秦朝广泛搜罗人才,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任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他22岁亲政之后,就开始实施吞并六国 ,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时间,嬴政相继消灭了韩 、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称“始皇帝”。
统一文字:篆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首诗
先秦·无名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这其实是一首民歌。载于《吴越春秋》,系上古炎黄曲。《吴越春秋》记载的这首《弹歌》,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唱,它仅用了四个二言体的短句,就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
解释:
"断竹,续竹",是做弹弓的动作;"飞土,逐肉",这是使用弹弓的动作。"飞土",是因为过去的弹弓也是一种武器或者打猎的器具,而弹弓用的弹丸是用土特制的,有一定的大小规格,所以"飞土"指用前面"断竹,续竹"做出来的弹弓射出去弹丸,目标就是"逐肉",即打中猎物。
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中国最有趣的对联
上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考 宫)
下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于 谦)
于谦14岁赶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谦。考前点名,主考连叫三次“于谦”,于谦不应答。主考不高兴地问为何不答?于谦说:“小生与主考同名,故不敢答。”主考是个宽宏大度之人,便用半联来宽劝于谦,
孙行者,祖冲之。
当年清华大学对外招生,就出了两道题!其中一题就是孙行者求下联。清华大学的答案是胡适之,而一考生对出了祖冲之,结果被录取了,这个人后来好像还很出名。绝就绝在(孙对祖)辈分,(冲对行)动作!(者对之)之乎者也!
另有:孙行者,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传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全拿。” 这一妙对可谓有力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
秦皇岛——夏侯渊。
开心果——闭门羹
燕归南浦——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