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有然的成语-《成为极少数》——李翔然,笔记整理

有然的成语-《成为极少数》——李翔然,笔记整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3 04:56:43
阅读:
最新资讯《有然的成语-《成为极少数》——李翔然,笔记整理》主要内容是作者:李翔然PS:很乱,也很零散。全都是一些个人化的东西,这些笔记也仅仅只是我个人阅读后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的一个汇总。在这里也把它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希望能对你起到一些帮助。 1. 网上有一段写给高三学生的话,我很喜欢: 当你在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有然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作者:李翔然


PS:很乱,也很零散。全都是一些个人化的东西,这些笔记也仅仅只是我个人阅读后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的一个汇总。在这里也把它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希望能对你起到一些帮助。


1. 网上有一段写给高三学生的话,我很喜欢: 当你在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在做数学题时,太平洋的海鸥正从城市上空飞过,北欧夜空绚丽的极光正在闪耀。当你在默默努力时,你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的东西、遇不见的人,正向你走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


3. 但立足当下,容易走向功利;追求未来,则容易走向宗教。 这两者都不是我想要达到的境界。 我所追求的,是现实的未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 所有人,只要还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着,归结起来无非两点: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要么在现实中有所追求,要么寄希望于未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 一个人的成长,永远都要反复地经历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还是山的过程。 很多东西,从没见过到见过,再到可以装作没见过。 很多事情,从什么也不知道,到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再到让别人以为自己不知道。 很多话,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再到可以藏着不说。 这都是一个人的格局发生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典型迹象。 只要保持开放的心胸,践行永续成长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故步自封,就一定会经历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 对过去的自己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顿悟后的突破。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 阅人无数,还隐含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交往?和读万卷书一样,如果一个人遇到的、交往的都是损友、渣男渣女,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带来伤害。 所以,到了一定年纪,不要什么聚会都参加,什么饭都吃,什么人都给微信,什么人都搭理。人生短暂,一定要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我认为交友之策分为四种。 上策交志同道合者。这样的人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中策交志同道不合者。虽然你在职场打拼,他在学校苦苦求学,但大家的追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这样的朋友哪怕多年未见,见面也会非常亲切。 下策交道同志不合者。也就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邻居等,他们不用特别努力就会定期出现在你的身边,所以虽然很多方面不一致,但你们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起走一段路。在这期间,不如淡淡相交,各取所需。分道扬镳后,也不要觉得可惜或者难过。就像毕业之后,同学间的感情会变淡一样。 不交那些道不同志不合的人。你不安于现状,希望改变,特别希望有人能给你鼓励,也有很多人得过且过,耽于安逸,希望这辈子就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当他们看到你想要去大城市工作或者跳槽时,就立马泼冷水,告诉你如何如何才好。这样的人,点头之交即可,哪怕机缘巧合你们成了同桌、上下铺、上下级,都万万不要深交。 上策交的人,可以交流思想,一路同行,一起去打开世界。 中策交的人,可以一起谈心,交流看法,偶尔联系一下会让关系更亲密。 下策交的人,可以交流学习、工作中具体的经验和方法。在这个阶段,让他们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 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独处,因为已经千帆过尽,什么都见识过了,所以返璞归真。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离群索居,什么人都不想接近,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 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带来改变。特定的经历,是最容易引起反思、感叹和思考的,所以经历只是诱因,归根结底还是思考。没有思考,经历再多,也不会改变。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 读书很重要,但真正能帮助人们提升格局的书,其实就是知识类、思想类的书。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 真正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书,有以下这五类。(1)知识类的书。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里教的内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你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拓展认识世界的过程。(2)技能类的书。工作以后,大家读的更多的书,都是这些方面的书,如编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这些大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经验积累。学习这些,相当于直接吸收了别人的“内力”。(3)思维类的书。除了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图书,如一些介绍提升思维能力的图书,现在社会、历史、政治类图书,也可以帮助大家学习一些思考方法。(4)审美类的书。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很多书看起来没用,但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塑造我们的三观,如诗词歌赋、文学艺术类图书。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 当你的眼界、思维、经验以及信息、人脉等都和别人拉开非常大的差距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你们处理的方式以及最后的结果,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讲“格局”的原因。 之前说过,格局就是上面说的那些眼界、思维、经验等综合起来的一整套东西。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 当你的眼界、思维、经验以及信息、人脉等都和别人拉开非常大的差距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你们处理的方式以及最后的结果,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讲“格局”的原因。 之前说过,格局就是上面说的那些眼界、思维、经验等综合起来的一整套东西。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格局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迹象就是不恋过去,不求合群,不争小事。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5. 我当年刚工作的时候,第一任领导曾经告诉我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和同事搞成一团。这句话,也是当年他的领导告诉他的。经过了多年沉淀,他还是认为这句话是对一个新人最有用的。 过多的同事聚餐,既耗费精力,占据时间,也容易将自己卷入职场纷争,甚至面临被迫站队的风险。 不要担心被同事孤立,这只会进一步塑造你在职场里的鲜明性格。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6. 你负责的工作推动有力,落实有效,即使你每天都是独来独往,私下里与同事从无交集,也不要紧,你依然可以混得如鱼得水。 不是你与人为善,谁也不得罪就叫人际关系好。 不是你逢聚会必到,到必买单才叫会做人。 更不是你天天跟这个谈心,请那个吃饭才叫建立人脉。一个有目标感,内心有定性的人,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工作时间里,大家是点头之交、邮件之交、电话之交,工作之余,可以没有任何交集。相反,那些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和同事一起吃饭、唱歌,几年下来毫无成长的人,才是最傻的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7. 成年人,应该学会主动拥抱“孤独”。此外,再学点东西,养家糊口。通俗地说,就是8个字——学习成长,干活拿钱。至于人脉、合群之类的东西,都是建立在这8个字基础上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8. 一本心理学图书上写道: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回忆的泥潭中,是因为回忆中的体验都是我们熟悉的,即便那是让人痛苦的体验。但是因为它熟悉,我们还是愿意不断重复它,因为熟悉可以带来安全感。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


19. 所谓的朋友,最根本的其实是彼此之间的交集。 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应该是三观和认知见解上的交集。只有当你们的三观和认知见解始终处在同一水平,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 与其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不如相互远离。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0. 所谓的朋友,最根本的其实是彼此之间的交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1. 原来,时间真的可以让很多东西变得淡如白开水。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转换朋友圈的过程。 不是你走得太快,让别人跟不上了;就是别人走得太快,你被留在原地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2. 不是你走得太快,让别人跟不上了;就是别人走得太快,你被留在原地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3. 第二类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但对个人成长没有帮助。最典型的例如沉迷游戏。适当放松是可以的,但除非你打算从事游戏行业,否则最好不要沉迷游戏。大部分的领导都不会把重要事情交给一个看起来自控力很差的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5. 更何况,《我的老千生涯》里有一句名言:“十赌九骗,唯一不骗你的那次是为了让你上钩。”只要你投入的金钱够多,放心,骗子一定会闻着味道找上门。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6. 欣赏不一定需要理由,但需要前提。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7. 巴菲特经常讲复利,持续做,就是复利。选择一条赛道进行投入,把自己的能力打磨得足够强,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够好,普通人也能缓慢实现财富逆袭。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8. 悲观的人永远都正确,但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成功。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29. 真正影响财富分配的是大机遇,而非小机会。小机会决定你的下限,解决糊口问题,大多是小钱,真正让财富实现大幅分配转移的是大机遇。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0. 作者研究了德国的亿万富翁人群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德国的富有人士中,有56%的人通过继承获得财富。在一个相对成熟固化的社会里,继承将会是实现财务自由概率最高的方式。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1. 在中国,这个门槛很高。比如,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里提出:一线城市1.3亿元可以达到财务自由,二线城市8000万元可以达到财务自由,三线城市6000万元可以达到财务自由。 也就是说,按照绝对标准,至少身家千万元才有资格谈论财务自由。据统计,中国目前大概有147万人达到这个标准,比例大概是0.1%。这个比例远远低于每年高三学生考上985大学的概率。和财务自由比起来,读书考名校真的是一件不算太难的事。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触摸到这条线。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2. 财务自由其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绝对财务自由,另一种是相对财务自由。所谓的绝对财务自由,就是从整个社会的总财富来讲,公认已经处于财富分配的中上层,不需要付出劳动,仅凭现有积累,就可以维持很高的生活水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3. 财务自由,就是被动收入超过支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4. 事实上,有两种情况最容易有所成就,一种是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逼着自己努力干活;一种是在财务自由之后,可以心无旁骛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上。从这个角度讲,财务自由这个东西,越早实现越好。世界上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年轻时才有兴趣。 到了七老八十,不缺钱了,但这辈子该吃的苦已经吃了,该受的委屈也都受够了,精力没了,兴趣没了,财务自由了,又能干什么呢?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5. 事实上,有两种情况最容易有所成就,一种是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逼着自己努力干活;一种是在财务自由之后,可以心无旁骛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上。从这个角度讲,财务自由这个东西,越早实现越好。世界上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年轻时才有兴趣。 到了七老八十,不缺钱了,但这辈子该吃的苦已经吃了,该受的委屈也都受够了,精力没了,兴趣没了,财务自由了,又能干什么呢? 03_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6. 实现了财务自由不代表就可以不用工作,而是在选择工作时可以将内心的热爱放在第一位,而不用去考虑收入或职位等外在因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37. 中国古代,人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对抗权力的压迫。比如明朝首富沈万三,出钱帮着朱元璋修了南京城,还主动提出要出钱犒劳军队,结果被流放充军;明成化年间,东厂总管尚铭更是喜欢欺压富人,一有案件就把京城的富豪抓起来问罪,让他们的家人拿赎金来赎人,谁的财富排名越靠前,就越危险。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关于沈万三的例子是错误的


38. 但在每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过后,在每一本深受启发的书背后,在遇到的每一个相见恨晚的人之后,你都可以去总结、反思很多东西。否则遇到的事再多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看过的书再多也不过是浮于表面,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过是匆匆过客。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如何提升


3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一切变化都无从谈起。撒切尔夫人经常引用一段话:“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不要认为思维的改变就是多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锤子买卖。 很多时候思维的改变就是在漫长人生当中,一点一滴、每时每刻,由每件事、每句话、每个念头累积而成的。当然,所有关于打破固有思维,提升思维层次的事情,都知易行难。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0. 独立 这个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人永远是少数。所谓独立,就是你的思维一定要立足于个人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你要相信,能做到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就已经超越大部分同龄人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1. 什么是格局,我思考了很久,把它总结为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度。 格局大的人,看问题总是会站在更全面的视角,不会简单钻牛角尖;分析问题会触及本质,不会是浅陋的“因为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深思熟虑,谋定后动,而不是粗暴的“三七二十一”。 贯穿这一切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2. 其次不能选择的,是原生家庭。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氛围,父母对待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对自己而言,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成年之前的你无能为力。很多人甚至于成年之后都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豆瓣上就曾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分享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所以,成年后,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一次深入、客观、彻底的反思,从原生家庭的视角里跳出来,打开自己的心结,拆掉思维里那堵看不见的墙。然后,如果可以,尽量对自己下一代更包容一点。事实上,我们真正能够把握和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学习。 通识教育只能普及到中学,大学很难普及。 你需要在课堂教育之外,学习如何扩大自己的格局。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3. 其次不能选择的,是原生家庭。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氛围,父母对待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对自己而言,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成年之前的你无能为力。很多人甚至于成年之后都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豆瓣上就曾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分享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所以,成年后,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一次深入、客观、彻底的反思,从原生家庭的视角里跳出来,打开自己的心结,拆掉思维里那堵看不见的墙。然后,如果可以,尽量对自己下一代更包容一点。事实上,我们真正能够把握和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学习。 通识教育只能普及到中学,大学很难普及。 你需要在课堂教育之外,学习如何扩大自己的格局。 什么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4. 现代社会里,财富的差距无处不在。但我们的视角却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然后陷入无穷无尽的自怨自艾中难以自拔。为什么我爸妈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让我在同学面前怎么抬头?为什么他们连一部苹果手机都给我买不起?为什么我家里没有大房子?为什么…… 贫富的差距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贫穷或者富裕,以及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差距。贫穷的出身并不可耻,富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 人最不能决定的,是生存的大环境,是大的社会趋势。出生在战乱年代,怎么做都是命如草芥,怎么选都不过是为了苟活于世。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是现在的我们,几乎已经赶上了历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今天所面临的坎坷和考验,也都是发展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逆袭的道路,怎么可能敲锣打鼓、一帆风顺?认清了这样的大趋势,就知道该如何同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5. 第一个故事。 下班回家的时候,我路过楼下的水果店,想买个西瓜。老板正坐在柜台后面拿手机看视频,看见我来了,他抬了抬头。我说:“老板来个西瓜。”老板就朝着旁边正在做作业的女儿说:“去给挑个西瓜。”女儿乖巧地放下笔,带我走到西瓜摊前,在西瓜中打量一番,盯上一个,熟练地拍拍:“这个好!保甜。” 女孩走到收银机前,熟练地帮我称重,打价签。我付过钱,随口问老板:“您闺女多大了?”老板说:“初三。”“学习好不好?”“好着呢,可惜明年得回老家上学。” 我拎着西瓜出门,手机响了,是我的学生给我发微信:“老师,您能不能多留一点作业,我明天去亚马逊,一段时间不能上课。” 我问:“去亚马逊访问吗?又要打商赛?深圳亚马逊还是美洲的呀?”小姑娘回了我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说:“秘鲁的亚马逊雨林”。 我才想起来,是我们与南美一个非政府组织联合开展的活动,孩子们去南美开展公益活动,主要作用是丰富简历,为申请美国的顶尖学府做准备。 近几年朋友圈流行一些爆款格言,比如“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正在被同龄人超越”。其实真正的差距,并不表现在努力不努力上,而是两个人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不必说结果,其中一个人的努力的内容,另一个人想象都想象不到。豪车、豪宅、奢侈品,只是贫富差距的结果。教育,则是贫富差距的分化器,是守卫贫富差距堡垒的护城河,里面填满了一具具奋力想要过河的枯骨。 以前我总听妈妈说:“别输在起跑线上。”她不知道,纵使起跑迅猛,耐力持久,有些人与你根本不在同一条跑道上奔跑。我回头望了一眼水果店里守在榴梿旁边写作业的小姑娘,她很认真地低着头,灯光那么炫目,身影那么单薄。 02_ 这是知乎好友孙慕林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件几年来对他触动最大的事情。 去年8月的时候,他把这个故事发到了知乎上,阅读过千万、点赞的人接近6万,这个数字让他吃了一惊。 文章下面的点赞数第二位的评论是: 没办法!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所以每个人都是哭着从娘胎里来的。这大概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因为出身寒微,所以认㞞认命,但少有人反过来理解这个问题。教育的差距既是贫富差距真正的护城河,但同时也是拉近贫富差距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都能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因为教育的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78年的0.7%上升到了2015年的43.4%。 这意味着我们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多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7月和8月,电视会滚动播出一些刚考入大学但需要资助的寒门学子名单。他们大都来自西部或者贫困地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考出了惊人的分数,最终拿到了顶级名校的通知书。我一直在想,这些人现在看着虽然艰苦、寒碜甚至穷酸,但只要10多年的时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机会进入大城市里的中坚层。 就如同我身边很多优秀的同事或者同学一样,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超越别的家庭几代人的积累,但在他们这一代已然改变了命运,也会改变家庭财富的原始格局。 孙慕林在知乎讲的那个故事的下面,点赞数第二位的评论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努力的结果,因为点赞数第一位的评论是这样写的: 慢慢来嘛,一下跨几个阶层肯定不现实,这个卖水果的小姑娘能在一线城市站住脚跟就算成功了,她的下一代再努力给她的孙子辈创造镀金的条件。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放弃努力才是悲哀的。 03_ 上面那个故事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很多人没有读到的细节。 每天在水果摊前做作业的小姑娘并不悲哀,真正悲哀的是,她爸爸不愿意放下手机,而让女儿应付顾客。 贫穷是既定条件,没有选择,但一个家庭怎样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选择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关于贫富差距


46. 胡润《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曾统计过千万富翁喜欢的娱乐方式,并且列了一张表。 你会发现,对真正的富豪而言,更倾向于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那些从长期来看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上。甚至在娱乐上也是这样,比如旅游、看书、品茶、家庭活动……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有钱之后只剩买买买、玩玩玩了。所以,与其学习那些明星、大V宣扬的有钱人消费方式,你不如学一学这些真富豪的生活方式,将金钱和精力更多地用于投资自己,而不是用在那些短时间满足虚荣心的东西上。 归根到底,消费主义就是个纸老虎,只要我们不被盲目的攀比蒙蔽双眼,不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牵着鼻子走,更不被内心的欲望支配,就一定能发现和找到更有意义的生活。 财富:该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贫富差距 关于贫富差距,我讲三个故事。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7. 奢侈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上一个百年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奢侈物,也许不过是下一个百年寻常百姓家的必需品。这个世界上,真正具有长久价值、最昂贵的奢侈品就是健康、时间和知识。偏偏无论穷富,前两样东西都是人人都有,而后一样东西,你拥有的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的浅薄。 在20多岁最需要积累的年纪,被消费主义影响,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用在研究和购买一些非必需的东西上,你以为你在提高生活品质,其实,本质就是在库克船长的忽悠下心甘情愿地吃酸菜。不同的是,库克船长的酸菜拯救的是无数人的生命,而不必要的消费透支的却是你的未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8. 开始时,买一支几百元的口红都能开心很久,到之后几千元的包包也就那么回事,再到最后上万元的饰品也就只能让人心动一小会儿了。人的欲望是内心里躁动的巨兽,一旦释放出来,内心反而会感到更加空虚。 很多时候,当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所购买的物品不匹配的时候,你以为穿在身上是身份的标签,其实是扭曲心理的沉重枷锁,是外化的欲望。 在面对所有的消费冲动时,你更应该认真想一想:这个东西究竟是为了让我获得长久的身心愉悦,还仅仅只是想为我短暂地贴上一个名不副实的标签?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49. 向往更好的生活,想买更好的东西,这样的心理其实很好理解。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提过一个例子。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吃喝一番,舒服了一两个时辰。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这样一两个时辰。”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古龙


50. 一个包或者一块表,并不能让你真正跨越一个阶层。 我们以为买了一个奢侈品包包就跨越了阶层,其实,我们只是在给身边同一阶层的人看,同时为这种想象中的跨越缴纳高昂的“阶层智商税”。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1. 1768年,库克船长即将开始他的第一次航海之行,他的主要任务是观察“金星凌日”现象。与他同时被派出去的,还有其他几支船队。其中很多人没有能够最终返回家乡,因为在当时,有一个对远航的水手而言十分致命的“杀手”。 在长期的航行中,很多水手会患上一种疾病,变得慵懒昏沉、心情沮丧,牙龈等软组织还会出血,直到恶化、死亡。这种疾病就是坏血病。 正是在这次载入史册的远航中,库克船长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发现,荷兰的船员很少得坏血病。进一步对比后发现,荷兰人的船上有一样东西是其他国家的船上没有的——酸菜。 荷兰人认为,自己的船员之所以不会得坏血病,是因为上帝的庇护,圣光护佑。 库克船长认为:“忽悠什么啊,你们之所以不得坏血病,很可能是因为口味重,喜欢吃酸菜。”于是在出发前,他命令水手们往船上搬了很多酸菜。问题在于,当时的酸菜真的很重口,而他的船员,不喜欢吃酸菜。 库克想了一个办法,他宣布只有高级船员和有地位的人才能吃酸菜。 后来,又批准个别表现好的船员可以吃酸菜,这让很多普通水手很嫉妒。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库克才松口说:“普通水手每周有一天可以吃酸菜。”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让船上所有人都吃上了酸菜。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得坏血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吃酸菜防坏血病,只是因为酸菜里保留了蔬菜中的维生素C。因为成功地在船上掀起了吃酸菜的风气,所以在库克船长的航行途中,很少有水手因坏血病而死去。 接下来的10年里,世界上大部分海军采用库克船长提倡的海上饮食,拯救了无数水手和乘客。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库克船长与酸菜


52. 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不是因为质量好,也不是因为性价比,更不是因为实用,而是因为总有上层人士为它们背书或者站台。说白了,奢侈品就是库克船长的酸菜。 不管是不是口味重、好不好吃,只要有人相信这个东西是上层人士喜欢的就行。 《人类简史》一书提出,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庞大的群体,核心就在于人类学会了一种独特的技能——想象。 比如隔壁老王相信人是女娲捏出来的,楼上陈大爷也这么认为,那他们就能天然形成一个群体。你要是觉得胡扯,人是猴子变的,就注定要被他们排斥。大众传播,互联网加速了这种想象的形成。我们现在打开电视、视频,甚至公众号的文章,满眼都是那些明星、大V在不遗余力地渲染所谓的高品质生活,在告诉你要过更精致的生活。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人类简史


54. 那么,我们是怎么被消费主义带到沟里去的呢? 《奢侈带来富足》一书说:“从历史来看,绝大多数人对奢侈品的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在道德上常常鄙夷,因为它是多余的,代表了社会分配不公。另一方面,人性的本源并不排斥奢侈品带来的享受。”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奢侈带来富足


55. 你解释这个世界的层次和境界,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你需要不断观察这个世界,经历不同人生,总结、吸收很多的人生经验,并将其固化成不假思索的思维习惯。然后,随时准备吸收新的观点,纠正你的看法和人生策略。那时,你就不再只是懂得很多道理了,而是掌握了一门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想知道但很多人知道也不会说的东西——屠龙术。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6. 所谓的城府就是,咬人的狗不叫唤,杀人的刀不见天。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7. 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有把握的事情,不用说,做就是了;没有把握的事情,说了之后,变数更大,更难以把握。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8. 不要给“交浅言深”留下实践上的可能性。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59. 有些时候观点之争、路线之争都是假的,只有权力之争才是真的——这句话在网上也适用,那些对着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天天吵来吵去、撕来撕去的人,他们争的权力叫“你们都得听我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0. 有价值的事业,是生命中的太阳,而有意义的兴趣,则是生命中的水滴。太阳乘以水滴,等于一道绚丽的彩虹。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1.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斜杠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乘法。其中一种乘法,是能够让你的不同优势相乘。蔡哥做研究,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外,还用到了他的另一个优势——专业技术积累。 从技术男转岗做其他事情,可能技术能力就用不上了,但转去做研究,技术积累则正好可以帮助他对行业有更深的洞察。如果你的某项斜杠优势,能和你的主业优势发挥形成合力,那很可能会让你具备别人难以拥有的独特竞争力。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2.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斜杠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乘法。其中一种乘法,是能够让你的不同优势相乘。蔡哥做研究,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外,还用到了他的另一个优势——专业技术积累。 从技术男转岗做其他事情,可能技术能力就用不上了,但转去做研究,技术积累则正好可以帮助他对行业有更深的洞察。如果你的某项斜杠优势,能和你的主业优势发挥形成合力,那很可能会让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3.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斜杠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乘法。其中一种乘法,是能够让你的不同优势相乘。蔡哥做研究,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外,还用到了他的另一个优势——专业技术积累。 从技术男转岗做其他事情,可能技术能力就用不上了,但转去做研究,技术积累则正好可以帮助他对行业有更深的洞察。如果你的某项斜杠优势,能和你的主业优势发挥形成合力,那很可能会让你具备别人难以拥有的独特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4.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斜杠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乘法。其中一种乘法,是能够让你的不同优势相乘。蔡哥做研究,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外,还用到了他的另一个优势——专业技术积累。 从技术男转岗做其他事情,可能技术能力就用不上了,但转去做研究,技术积累则正好可以帮助他对行业有更深的洞察。如果你的某项斜杠优势,能和你的主业优势发挥形成合力,那很可能会让你具备别人难以拥有的独特竞争力。 除此之外,斜杠的意义也在于,它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另一种乘法。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5. 第二,没有一技之长,再多斜杠也枉然 我后来把这句话总结为一个斜杠定理:0/N=0。如果你没有专业度,哪怕有再多的斜杠身份,结果都是0。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6. 斜杠可以为人生播下很多新的种子,但在这些种子真的能发芽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原来的一亩三分地。这一亩三分地虽然可能贫瘠,但至少能产粮养活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7. 为什么你心目中的“心机婊”可以混得如此成功?很多人,并没有去深入想过这个问题。 其实答案很简单。 见过《动物世界》里一群饥饿的动物抢东西吃吗?抢得最狠的那只吃相虽然难看,但能填饱肚子,变得越来越强壮。举止优雅的那一只,就可能会饿死。这个世界虽然不是动物世界,但资源和机会永远是有限的。在这些资源和机会面前,他们能做到的,你做不到的;他们不要脸,你要脸;他们抢了你的那部分,你抢不回来。 他们凭什么不能比你过得好?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里面有很多灰色地带。你在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摔得头破血流,也不影响他们在灰色地带里混得风生水起。你服不服?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8. 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体会过一件事:你越喜欢某门课的老师,那门课的成绩往往就越好;你哪门课成绩越好,你往往就越喜欢哪门课的老师。在职场里,这种反馈机制往往以负面的方式表现出来。 你越觉得领导针对你,你就会发现他越针对你。你越觉得领导故意找碴儿,他就往往越会故意找碴儿。 破除这个怪圈的关键就是,你要试着跳出这个圈,换个视角看你的领导。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69. 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体会过一件事:你越喜欢某门课的老师,那门课的成绩往往就越好;你哪门课成绩越好,你往往就越喜欢哪门课的老师。在职场里,这种反馈机制往往以负面的方式表现出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0. 领导面前,如果真诚那么有用,还要那么多套路干吗。藏起真实感受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虚伪的人,说违心的话,而是不要尝试和你的领导拉开架势“对着干”。除非,你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 什么事儿,只要没撕破脸,大家就会做人留一线,真的撕破了,那就是生死存亡的职场斗争了。即使你真的不会隐藏情绪,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你看不起这个领导,也不要留下实实在在的把柄,这会给领导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对付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1. 职场不是家,不需要你对谁都掏心窝子,尤其还是掏的“负面心窝子”。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2. 这种现象在体制内特别突出,许多领导根本不关心你有多少想法,有多少创新,有多大能力,但会特别在意你叫他时称谓正不正确,打电话的声音大不大,Word的页边距设置的符不符合他的要求…… 如果你的领导是这样的,那么,不用怀疑,他很可能就是彼得定律下的产物。好了,现在我们已经重新认识了你眼中的他是怎么当上领导的了。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时候,你需要认真地问自己:“短时间内,我能换一份工作吗?或者换一个领导?”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3. 彼得定律还有一个延伸推论,那就是“如果你的上司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制度的价值来评判下属。例如,他会注重员工是否遵守规范、仪式、表格之类的事,会特别赞赏工作迅速、整洁有礼的员工”。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彼得定律-1


74. 彼得定律: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像是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晋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后,无所作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彼得定律


75. 争取职场零差评,是为了让自己的路更宽,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为了当老好人。一个淘宝店家会非常看重客户的评价,但对故意胡搅蛮缠的人也很可能怼上一顿。职场上要把事办好,要把战友搞得多多的。但有时候,你也难免得罪一些人,这没有任何问题。唯一需要记住的是,可以结公怨,不要结私仇。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6. 在这个前提下,也要让大家对你的能力、为人、习惯有一个预期。管理不好预期,原本给你好评的人可能反过来给你差评。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就是喝酒,如果你决定在饭桌上不喝酒,那就从第一次开始就不喝,一开始就不喝,最多被人开玩笑说几句,但一开始喝后来却不喝,别人只会觉得你不给他面子。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7. 一方面要输入足够多的信息,另一方面更要严控输出,做一个口风紧的人。很多时候,信息就是权力,所以很多人喜欢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如把别人私下分享给自己的心事透露给他人,比如透露只有少数人被允许知道的公司秘密。 其实这种行为是很蠢的。信息不仅仅是权力,还是伴随着权力而来的信任。你违反约定或要求透露信息,就意味着失去信任。和情绪失控一样,这种行为有一次,你就会被列入失信名单。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8. 微博上的八卦没必要关心,但公司和行业的八卦不妨多知道一点。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79. 逆境下吐吐槽甚至骂骂娘都可以理解,顺境下高兴高兴也是人之常情,但不管什么时候都千万不能失控。 情绪有个特点,只要你失控一次,别人就会在心里默默地把你标记为“情绪不稳定”的人,始终和你保持距离。你甚至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相比较而言,因为逆境而崩溃大哭,或者对第三方进行人身攻击,可能还会有人同情或容忍你;但如果你高兴过头,各种炫耀,那你高兴的日子可能也快到头了。人们可能容忍失控的弱者,但只会厌恶失控的强者。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关于情绪


80. 这里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首先,每个人的职场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态度本身就会影响你未来的能力。一件全新的事交到手上,不管是谁都可能会蒙掉,也都可能处理不当。一般这时候,领导和同事都不会怪你。但同样的事情做过几遍,有人就会轻车熟路,有人照样冒冒失失。大部分时候这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很不上心,别人除了觉得你态度不好以外,还会认为你是对这件事情不满,或者对布置这件事情的领导或同事不满。这两个不满,都会被归结为一个不满:对领导和同事不满。除非这种不满是你的“策略”,否则永远不要让别人这样以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1. 我在大学毕业以后想通了这个道理,此后几乎很少放过摆在面前的机会。公司里的座谈征文,上级部门的联合调研,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各类外出培训……只要是我所未经历过的,只要时间允许,就会去尝试。 我更发现,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把时间花费到了那些对人生毫无帮助的事情上了。 机会往往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命运的转折往往留给那些敢于抓住机会的人。 越是起点低,你唯一的凭借就越只有你自己。你身边唯一能够有效利用的,只有你自己的剩余时间。 你要想改变未来,需要做的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反思总结。然后回到当下,去采取与过去不一样的行动,不断去尝试突破,拓展人生可能。让原本一直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你,把时间拿来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最终影响的才是未来的人生。 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一定不会辜负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2. 人生的很多机会,都不是谋定后动和努力就可以遇到的,而是需要缘分,在生活中兜兜转转,无意中碰到。你如果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小,打交道的社会面越来越窄,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那么从概率论的角度讲,发生突变的机会也一定很小。 更重要的是,没有那种时刻跃跃一试,蠢蠢欲动的状态,没有那种不甘于平凡的精气神,遇到机会,要么会因为不敏感而轻易滑过,要么会因为没有信心、底气不足,而黯然放弃。 人生的转折永远不会是直接告诉你晚上即将开奖的双色球号码那么直接而明显。人生面临转折的时候,往往也是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是对的,更不知道某个选择以后会给你带来什么,你能做的,只是趁着年轻更多地去尝试而已。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3. 这些年里,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了不起,当年我如果去干了,会……” 是的,我承认,很多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情,可能确实没有多了不起。知乎上有很多大V,一开始可能也就是写写自己日常学习工作的心得而已;那些做短视频做到百万粉丝的,一开始可能也就是坚持拿手机拍一些身边的东西而已;一些出书的人,一开始可能也就是在网上偶尔写写自己的故事而已。这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 互联网就是这样,只要他去拍了,他去发了,他去做了,他去写了,那么,他的时间线里,就蕴藏了今后突破的可能。等慢慢有了积累,有了经验,有了名气,甚至后来有了别人的投资,有了专业团队的加入,慢慢越做越大,几年后,他就从和你没什么两样,变成了拥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你和他的时间线,就从你在不屑地想而他在不懈地做开始,出现了分化。多年后,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4. 就像郭德纲说的:“你可能是那一夜认识我的,可我绝不是一夜成名。”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郭德纲


86. 同一个时间,我看电影就不可能看书;我刷抖音就不可能学习;我全情投入地打游戏,就不可能陪着恋人在河边散步聊天;我在高三的课堂上紧张复习,就不可能见到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看到冰岛的极光点亮整片夜空…… 因为时间是单向的,所以过去之因种今日之果。你现在所做的,也决定了你将来所能得到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7. 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没有钱”,只是把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到了那些对人生毫无帮助的事情上了而已。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8. 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均匀流逝的,你现在怎么利用你的时间,决定了时间在未来怎么回馈于你。 你下班后累的不行了,看抖音,玩游戏,这样也能过一个晚上;或者你先休息一下,然后去找一个学习的赛道,一个人偷偷练习,这样也是过了一个晚上。 相信我,忙碌的工作—短暂的休息—忙碌的工作—短暂的休息,这样的死循环,再持续几年也不会带来根本的变化。 你要么跳出现有的环境,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忙碌(可能损失部分收入),就像很多名校的保安,因为有时间看书复习,最后逆袭考上大学一样。要么,就是硬逼着自己,硬生生斩断这个链条,越忙越要关注自我成长,越穷越要在自己的学习上投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89. 还是那句话,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每个月少赚点钱,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但绝不至于活不下去。如果不跳出来思考,一直把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眼前那些需要耗费你大量精力才能获得的短期利益上,就很可能就会一直陷入忙忙碌碌,却又始终毫无起色的陷阱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没有出路。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0. 有时候你缺的,并不是那一两千块钱,而是思维和认知的改变。在我们的身边,可能到处都是十分紧急,实质并不重要的事情。当我们为了养家糊口,想尽办法努力把这些事做好的同时,也意味着忽略了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东西。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1. 原来,师旷就等着晋平公接着往下问呢。接着,师旷讲出了一段千古流传的名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小时候好学,就像太阳初升,光芒万丈;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明媚耀眼;老而好学,就像点蜡烛的光。点蜡烛的光虽然微弱,总比在昏暗里行走要强。年少的时候,不经意被“时间诈骗犯”浪费了一些时间,你还有不少的日子拿来成长。但等到中年来临,如果你依然在“时间消费主义”的泥潭里沉溺,那你挣脱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已经浪费的,就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就像阳光一样永远无法挽回,但无论如何,你醒来的今天,永远是你接下来人生的第一天。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师旷与晋平公


92. 消费主义正在掏空中国的年轻人。这些消费欲望不是被需求本身创造的,而是被阶层攀比的心理激发的。在看完许许多多的案例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另一个新的词语——时间消费主义。是的,产品经理、明星网红,他们正在绞尽脑汁地让我们陷入时间消费主义,不断把时间和注意力消耗在他们想让你消耗的地方。因为,你的时间就是他们的资本。时间诈骗,就是时间消费主义浪潮中的一个特别现象。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时间消费主义


93. 时间诈骗,不像金钱诈骗、情感诈骗那样为人所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难以察觉,它不像金钱那样切实可感,也不像情感那样本身就意味着强烈的情绪波动。时间诈骗,是一种隐形诈骗。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我们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时间到底是什么。 时间到底是什么?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时间就是他们年轻时唯一可以拥有的资本。没错,时间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极其重要的资本。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4. 对绝大部分年轻人而言,时间就是逆袭成长的唯一资本。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5. 这还只是几天的体验。美国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做法更极端,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体验底层生活,然后写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在书里,她发现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1.钱不够,得住在偏远的地方来节省房租。住在偏远地方,所以得把大量时间花在路上。 2.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用于提升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3.为了应付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得承担更多的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4.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台工作机器,无力去学习、提升自己,每天只是重复做同样的工作。 5.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上面所有的真实经历,都揭示了一个隐藏得很深的真相:没有钱,只能叫穷;没有时间,才是真正陷入“困境”。 当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能被单调重复的生活和工作填满的时候,甚至连身心都会麻木。你能告诉我,你究竟是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只是过了一年,然后重复了N遍?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我在底层的生活


96. 香港有一个《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邀请香港的富翁体验几天底层的生活。一开始这些富翁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们有那些穷人不曾有过的学历、经历和“管理能力”。 但在几天的体验之后,几乎所有的富翁都感到了绝望。他们每天需要一早就出门,往往到了深夜才能回家,疲惫不堪地匆匆入睡,然后继续这种生活。这个节目最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不仅仅是底层生活的艰辛,而是这种差距根本无法弥补,即使是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富翁,一旦跌入底层,也很难翻身,因为活着本身成了生活中的一切。一个嘉宾在节目中说道:“忙得我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不要说坐着休息一会儿,就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 “完全没有别的盼望,只想着如何能吃一顿好的。怎么会去计划下个星期?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其中一位体育明星在节目的最后说:“我这5天一共睡了7小时,但我知道历程会完结,所以能用磨炼来形容,但对真正生活在那种环境的人,就像一支铅笔,不是越削越尖,是越削越短。”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穷富翁大作战


97. 空闲的时间,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和娱乐,更意味着沉淀与调整。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8. 一定要记住,小事一定要做好,但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做小事,特别对于上司没完没了地交给你杂事小事,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刀不见血的办公室斗争。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99. 不仅仅是这样的中层领导,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新人要从打杂开始,但打杂何时是个头啊?” 我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用打杂来“历练”新人的说法,都是骗人的。干杂事不过是为了在短期内慢慢熟悉环境和工作,一旦度过了这个“初适期”,就应该很快进入业务场景,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做事如用兵,庸兵10万不如精兵1万。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0. 发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永远给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尝试不同的可能。8小时以内是为本职工作,8小时之外才是为自己工作。因为不敢尝试,不愿跳出舒适圈,而满足于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后勉强在一家公司混日子,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辜负。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1. 发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永远给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尝试不同的可能。8小时以内是为本职工作,8小时之外才是为自己工作。因为不敢尝试,不愿跳出舒适圈,而满足于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后勉强在一家公司混日子,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辜负。 第三章 时间与平台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沈从文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几乎都遵循资本的马太效应,金钱、人脉乃至教育,都是越富有的人越有,越穷的人越缺乏。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2. 关于如何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曾经下过一个定义: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点力气就做得比别人好,那就是值得喜欢去做的事。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3. 美团的王兴曾经讲过,他本科时有幸在清华听过不少牛人的讲座。对他影响最大的是2001年4月19日,哈贝马斯的访问演讲,清华法学院挤得水泄不通,他费尽力气挤了进去。在听完之后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浪费时间去听那些你根本不懂的东西,不管对方名声多大。 人生同样如此,不要去走那些你根本不可能擅长的路,哪怕这条路看起来光鲜亮丽。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例子-美团王兴


104. 先知先觉者,不仅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懂得进退取舍,什么时候该拼一把,什么时候该战略性放弃。 不知不觉者,总是被生活和潮流推着走,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更没有向着内心真正渴望前进的行动。 所以,一定要早一点去想。思考这辈子到底该对什么东西倾注深情,自己又能在什么事情上真正实现价值,人生短暂,你究竟能改变和影响什么。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5.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惑。年轻的时候说“不知道干什么”,往往是指不知道干什么才能挣大钱,干什么才能取得世俗成功。到了中年说“不知道干什么”,往往是指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剩余的人生不畏惧,不焦虑,不后悔,不遗憾。 芸芸众生,要么不知不觉,要么先知先觉。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6. 我估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思维误区。那就是,总觉得真正喜欢的东西,非得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去追求。包括老克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先按照大众思维,按照世俗标准,追求那些很基本的东西。等到有了一定基础,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做选择,继续往前走。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这也是我和老克交流时,他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原本可以更早一点去思考筹划40岁之后自己该干什么。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07. 他在20多岁的时候,超级一根筋,目标就是非成为物理学家不可。本科毕业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读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后,然后去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在这些年中,他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物理学。 在说完这三个忠告后,他又加了一段话:“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满足的占有欲,都不会让你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自豪。” 朱棣文的这段话引起了我长久的思考,正好最近我身边一个朋友做了一个重大选择,我深受触动。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朱隶文故事后续


108. 有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在哈佛演讲。他向所有哈佛的年轻学生提出了三个忠告。第一,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第二,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第三,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他说第三个忠告的时候,特别真诚,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朱隶文给年轻人的三个忠告


109. 大部分人,从业余高手到专业,再到职业,差的就是这一点突破。这一点突破,最需要的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人生短暂,一个人的高光时刻,并没有那么多。很多时候我们说,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如果有了机会还磨磨蹭蹭,犹犹豫豫,不上不下,那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0. 你越把自己的撒手锏当回事,天天藏着掖着,就越怕有一天亮出来的时候没那么厉害了。你越是怕出现这种情况,当有一天真正需要你亮出撒手锏的时候,就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期待你的撒手锏藏而不用,然后一出手就能“一击必杀”。武侠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1. 郎朗到哪里都要练钢琴,歌唱家每天早上都要吊嗓子,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必须保证自己的上场次数……你越擅长的东西越要经常拿出来打磨,拿出来比比。否则,如何知道差距在哪儿?最怕的是,你藏了多年的撒手锏早已过时,自己却还不知道。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2.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个观点:撒手锏藏得越久,失效的可能就越大。你过去所有的撒手锏,一旦不用,不打磨,很可能在三年后就开始褪色。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终极撒手锏。所有的撒手锏也都需要不断进化升级。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3. 当然,读书的时候是应该好好学习,尽量不要想着凭这些优势去当什么“网红”,而是应该把学习和认知的基础打牢。出了学校,进了社会,就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应是我有神通,但就是不用,等到多年以后再来跟别人吹牛:“你别看那个谁如何如何,我当年如果要是怎么怎么,肯定比他牛多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4. 所以,不要轻易放过自己身上任何一个可能的长处。更不要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5. 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呢?换句话说,我怎么才能发现自己的“撒手锏”呢?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吗?当然不是。 兴趣本身不会是“撒手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生活里,某个人对某项运动喜欢的不得了,但真要让他去做,又做不好。喜欢并不能成为擅长的充要条件。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样的说法太虚,不妨试试拿张白纸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这些年里,你最得意、最引人注目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2.你是否因做某件事,得到过很多人的赞扬? 3.你觉得,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4.未来,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5.有什么事,你很久没做过了,但突然会很想去尝试? 6.有没有什么事情,你和别人同时做,会做得更快、更好? 7.你觉得到目前为止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8.你有没有废寝忘食地做过一件事,而且不觉得累? 9.你有没有在和别人谈起某件事时,抑制不住激动,甚至手心出汗? 10.你有没有在工作以外,通过做别的事情赚钱? 从以上这10条里去找交集,基本上同时满足三条以上的,大概率就是你的撒手锏。 除此之外,年轻的时候不要自我设限。要敢于尝试不同的人生路径和不同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贵人为你指出的路。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如何找出自己的杀手锏


116. 这几年,我在观察我同学和身边的朋友时,发现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些从小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毕业跟风进了大国企、知名外企或考上公务员的人,越来越感到后继乏力。他们从来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基础也很好,所以在毕业的前5年,无论是社会认可度还是收入,他们一路领跑。 但在毕业5年后,不少在学生阶段表现并不突出的人,后来居上,弯道超越。这些后来居上的人,大部分都拥有两个特质:要么就是有一技之长,要么就是在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领域里全身心地耕耘。这种能帮助我们脱颖而出的一技之长,越往后走,越会成为决定你人生成就高度的决定因素。 它们就是人生里的“撒手锏”。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17. 借用网络上的一个段子:一个人在碎片化学习,就像你的儿子刚刚学会走路,你是要善意地鼓励他会越走越好呢?还是上去就是一巴掌,训他这也叫走路?然后展示一下什么叫作标准的走路姿势。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关于碎片化学习的段子


118.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如何用碎片化学习提升自我。 当我在上下班途中或午休刷手机时,无论我看什么文章,一定会打开一个便笺,随时将所看到、所想到的或者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笺里记下来,并且要将便笺分类。比如逻辑与心理学、职场与创业、政治与经济等。记录的方式是:心理学—情绪控制—情绪控制的生理学机制。每当我有整段的时间,或者便笺里的内容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我就会抽出时间用四步法进行整理。 第一步:看。看我当时的记录,搜索查询所涉及的书目、内容是否真的对我有用,如果只是一时兴起的记录,就把它删了。这一步很重要,大部分当时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再看往往觉得没什么用了。 第二步:存。不管是通过浏览器的收藏夹,还是通过Word文档,甚至只是用个Txt记录下要看的几本书,都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化地整理记录下来,而且只捡最精华的。 第三步:输出(最重要的一步)。当你整理完了,看了存了,就要把这些东西用作自己的输出。你可以把它们作为答题的素材、写作的源头甚至演讲的小故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整理的这些东西发挥作用。 第四步:再整理。对一些长期用不到却又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的东西,将它们单独存到一个地方,偶尔看看,把位置留给那些更常用的内容。 核心方法就是一句话:碎片化学习+体系化整理。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笔记]碎片化自我提升的方法


119. 很多人觉得,在随意的时间学点随意的内容,称作“碎片化学习”;用大把的时间学习大卷的书,称作“体系化学习”。事实上,碎片化学习与体系化学习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学习时间长短,也不在于学习内容怎样,而是,前者没有体系性。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0. 在这样的学科领域里,碎片化学习不仅无用,反而有害,碎片化的东西读的多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点,实际上却离真正的学懂越来越远。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1. 碎片化的东西,只是信息;结构化的信息,才是知识。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某个领域的知识,不应考他信息,而应看他能不能在信息之间构建关联。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2. 二、哪些时候不能碎片化学习 答案:当你要增长知识,研究学问的时候。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4. 如果你要开始自媒体写作,不妨先坚持去知乎回答一些问题。读者的每次点赞和关注,都是对你的激励。如果你要练习文学写作,记得先写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每一次发表,都是对你的奖赏。如果你要练习职场写作,记得让好的内容被你的领导或客户看到……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5. 所以,如果你打算开始写作,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写一个大部头。相信我,你99%坚持不下去。那1%,一定是此前已经在写作上得到充分认可的人。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6. 写作需要技巧,写作需要实践,但写作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地写下去。当然,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不会泛泛地告诉你“需要坚持”,因为你做不到。实际上,让自己更好地坚持写作,本身也是有方法技巧的。 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选择更可能被关注的内容去写,并且想办法及时获得反馈。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7. 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选择更可能被关注的内容去写,并且想办法及时获得反馈。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29. 毫不夸张地说,写作的不二法门,就是坚持。即使对刘慈欣这样有才华的作家来说,同样如此。从他1985年写下第一篇短篇科幻小说《宇宙坍缩》,到2010年完成《三体Ⅲ:死神永生》的写作,其间跨越了1/4个世纪。 写作需要技巧,写作需要实践,但写作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地写下去。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0. 悠闲静谧的生活当然没什么不好。只不过,当你决定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看起来“车马慢”的生活里,其实时间过得最快。一转眼,已经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12年。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1. 在你只懂空想的时候,“做”很重要,但在你做了很多却依然离梦想十万八千里的时候,“想”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你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想明白了,接受了,才会去主动采取行动,行动带来的变化又会激发你新的思考。 这才是让改变发生的良性循环。 大多数人所缺少的,只是开始的那一下“点拨”。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2. 在你只懂空想的时候,“做”很重要,但在你做了很多却依然离梦想十万八千里的时候,“想”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你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想明白了,接受了,才会去主动采取行动,行动带来的变化又会激发你新的思考。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3. 相对于你今后的每一天,现在的你是最年轻的你。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4. 人的一生很宝贵,酒足饭饱之余,不妨多想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才能在阶层固化之前尽量往上多蹦一两个台阶。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5. 我之所以花这么长篇幅来专门讲这个问题,是因为人一过30岁,就真的没有多少有效时间了。固定的工作、加班、通勤时间,社交、家庭,还有孩子都将压缩你原本就所剩无几的自由时间。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6. 时间本身也是一种资本,只不过多数时候,我们很难直观感受到这种资本积累的力量罢了。 年轻还应该积累一点独特的经历。 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财富。一个完全规律生活、事事精确控制的人和一个不懂珍惜时间、生活彻底失控的人,在我看来,本质是一样的。 他们辜负了生命给予我们的无数精彩可能。趁着年轻,有过一两段深入骨髓、痛彻心扉的爱情,交过两三个乱七八糟却肝胆相照的朋友,做过几件当时胆战心惊过后回味无穷的事情,没什么不好。大不了,这些就是年轻不成熟时“走过的弯路”罢了。只要还有时间,我们依然可以重回正轨。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7. 时间本身也是一种资本,只不过多数时候,我们很难直观感受到这种资本积累的力量罢了。 年轻还应该积累一点独特的经历。 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财富。一个完全规律生活、事事精确控制的人和一个不懂珍惜时间、生活彻底失控的人,在我看来,本质是一样的。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8. 比如摘抄,读过的书你可能会忘,但从书里摘抄下来的经典语言和片段却会一直留在纸上;还比如社交,在闲暇的时间里,你每多认识一个人,就代表着你未来可能会增加不止一层关系…… 同样,这个清单也可以不断延长,取决于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思考和总结。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39. 比如摘抄,读过的书你可能会忘,但从书里摘抄下来的经典语言和片段却会一直留在纸上;还比如社交,在闲暇的时间里,你每多认识一个人,就代表着你未来可能会增加不止一层关系……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0. 如果说工具、技能习得类的事情,还有你学了半天学不会或者学了用不着的可能,那么收益与时间长短正相关类的事情,你只要投入了时间,就一定能持续看到收益。 比如存钱,我从大学毕业开始一直保持每月固定存钱的习惯,也会用Excel记录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即使现在收入增加了,理财投资渠道也多了,固定存钱依然是我坚持做的事情,因为数字按月增长给我一种切实的获得感。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1. 所有以付出时间为代价而又能产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条件又契合自身实际的事情。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2. 说白了,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一个投入—时间—产出的问题。 你要做事,就要投入,但因为存在“时间”这一重大变量,所以无法精确衡量产出。权衡之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不做事,或者尝试一段时间后就松懈下来。万一努力挣扎依然无济于事,还不如当初就躺下来好好休息。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当年曾苦思冥想,终于得到了一个很奇葩的“理念”。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3. “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这句话之所以鸡汤,就在于没人告诉你要多努力才能有收获,会有怎样的收获,以及多久才能有所收获。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4. 人往往就是这样,事到临头才会想到要抱佛脚。我们其实都是很短视的动物,延迟满足是很难的。就像广告里说的:“我要的,现在就要。”想不通这个问题,即使巴菲特站在你面前,手把手地给你写下年轻时应该做的99件事,你仍然会在蹉跎与怀疑中,没有一件事能坚持下去。除非,他能确定地告诉你,做完这99件事,你就能去接他的班,最好,为了坚定你的信念,他再跟你签个保证协议。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5. 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无法把自己眼前的事或即将要做的事和今后的收益联系起来。 毕竟,隔山的金子不如铜。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146. 在年轻的时候,即使你知道再多“今后可能受益终身的事”,即使你下了再大的决心,即使你做了再周密的计划,你也可能一事无成。


<成为极少数>(李栩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