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每次回你姥姥家
都看着啊
你姥姥那满头青丝
一点点儿的
变成了……
满 头 白 发
……
这意犹未尽的现代诗一样的语言,出自我74岁的妈妈的口。
妈妈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那代人。
他们那代人,不太会表达情感,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好,怕犯错怕露怯怕丢人现眼,他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却总是忽略自己和家人的感受。
他们习惯作茧自缚地将真实的自我囚禁在深深的幽暗里。他们思维刻板守旧,行为愚孝屈从,观念顽固僵化,在平凡的生活中,很难找到简单的快乐和幸福。
现在看来,他们当中有很多的家长,似乎不懂什么是爱;他们只知道要教育孩子永远听父母的话,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别犯法,别离婚,别拉饥荒不还,别给社会添麻烦,别给父母丢人,别浪费粮食;这就是她、他们、认为的,作为一个人的活着的正确的方式。
所以,他们不仅自己活得累,他们也把自己的子女“教育”的刻板木讷,像牵线木偶;低自尊且爱无能,硬生生的与这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脱节。
我的妈妈,似乎比同龄人活的更为压抑,因为怕被伤害,她把自己的情感冷却,淬炼出根根尖锐的利刺,假装出张牙舞爪百毒不侵的模样,更不允许旁人说她一个不字,让自己挺起腰杆,不肯流露出半点羸弱、柔和与温情。
尽管当下的她,也知道与时俱进,竭力让自己跨越代沟,想快跑跟上小辈们成长的节点。
但记忆中的妈妈,还是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迭代出现,她时而犀利强悍,时而愤懑怨毒,时而慈悲隐忍,时而恍惚无措,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萎靡忧伤;
富有语言天赋的妈妈,总能用紧贴地皮的烟火气十足的家乡话,刻薄凌厉且不失诙谐幽默的、极具渲染力和攻击性的,不厌其烦的、事无巨细的、经年累月地,向我们揭示她饱经苦难的内心世界。
最深刻的,莫过于去年秋天,我陪伴年迈的妈妈慢吞吞地走到山顶时,花白头发的妈妈落寞地望向外婆曾住过的小山村,下意识的、喃喃自语地说出那诗一样的人生感悟。
想来,人们有意识说出的话,绝大多数是发泄情绪,而下意识发出的感伤,才具有情怀,悲悯、神韵和诗意……
你看,人生在世,也往往只有那么几个瞬间,留给亲人温暖的“念想”,
所以,多留点善意给身边人吧,因为,——刹那,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