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老师的对联-郭华荣:楹联国学扛鼎人——我心目中的赵云峰老师

赞美老师的对联-郭华荣:楹联国学扛鼎人——我心目中的赵云峰老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5 23:14:16
阅读:


赵云峰,原名文龙,字以行,号惜行、恒斋。1924年7月生,山西盂县人。师从赵甸侯。联海泛舟馆主,当代著名楹联家。曾任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理事、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对联》杂志终审,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赵云峰先生1924年出生在山西省盂县一个书香世家,十几岁便因诗联而闻名。从事诗联创作七十多年,硕果累累,主要著述有《隐芝轩漫钞》《松涛集》等。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联坛十老”称号。山西省文联和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授予“山西省乔应甲楹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友常江为纪念对联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发表《对联人应以华荣为荣》一文,因其中有“误判”成分,让我久久不安。现在有个让我写写赵云峰老师的机会,就请赵老师“出面”,顺便帮我解除一下“误判”,何况“起因”与赵老师有关呢!


说实话,我这后半辈子创办对联杂志,参与楹联事业中,相识许身国学、“万事随缘”的赵云峰老师,是我最大的缘分。三十多年亲密相处,赵老师在我心目中,就象明代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那副对联:


谈吐趣中皆合道;


文辞妙处不离禅。


回味我对赵老师的浅显体悟,其楹联国学的敬业为人之道,尽在禅、联、谜中。


一、口头禅:结义


生日、结婚纪念日之外,赵老师有个念念不忘的日子:“八四八四”。他常给联友念叨,尤其给楹联学会新老领导叨叨,生怕他们不知道或忘记了。难怪有联友说:“八四八四成了赵老师的口头禅。”


那是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前的1984年8月4日,我邀学会发起人常江来太原出席对联杂志策划会。赵老师怀着“发挥余热,力树新功”的满腔热忱,携喜爱对联的儿子赵贺云与会(后父子双为全国会员),和罗元贞教授、梁申威编审、降大任研究员等十多位省城国学文化名人,共商楹联事业大计。从此,赵老师这位“花甲新翁”,便全身心投入到早已钟爱的楹联事业中来。为了编撰对联、为了传授对联、为了评审对联,几乎一年四季他都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干;有时甚至以“轻伤不下火线”精神,顶着时症病痛,一直干到深夜(我存赵老师夜半零时22分完成撰联任务时写的信),真令人感动。


其实,更令联友们感动的,是赵老师一有机遇就为楹联事业鼓与呼,主动以文会友、以联辅仁,以致省文史馆领导答应与山西日报联办对联杂志(编委中曾有文史馆成员),时任省政协主席主动许纳“要人给人,要车给车,学会牌子可挂在文史馆”,至于常江夫妇调来太原“接收单位同意给一套三居室住房”更不在话下。虽然此类大大“利好”,皆因人事变故而未果,却真正表明为楹联事业“大肆活动”的,正是年过花甲的赵老师,我则是随着赵老师起点“敲边鼓”作用。到中国楹联学会成立时,赵老师竟动员了刘永德、贺雨峰、朱焰、徐文达、赵望进、崔生茂、崔耀南、王来和等十余位山西书画名家,献上贺诗、贺联、贺画等作品,受到学会赞扬。


越是如此为楹联事业无私奉献,赵老师就越是时时记着“八四八四”这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八四八四”的谐音不正好是“结义结义”吗?原来赵老师早把这一天,看成我们三人“义结联园”的日子。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咱们从筹办、搭台、唱戏以来,虽然没有像桃园三结义那样结拜兄弟,但都是志同道合、对楹联事业以身相许的人,这个坚如磐石的基础是牢不可破的。”


二、名片联:励志


名片是人们交往的工具。赵云峰老师的名片雅而不俗,受到过任继愈、方立天等名家称赞。不过,我翻捡近三十年中赵老师赠我的20多张不同名片,更起着自我激励的作用。因为诸多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赵老师的名片始终在醒目部位,印着这样一副励志联:


半枝秃笔能扛鼎;


一片丹心不染尘。


赵老师也确实拿这副联天天激励着自己、年年激励着自己,为传统国学文化中作为独特文学形式的楹联,从编撰、传授、评审“鼎立”的三个环节中,努力做着实用中普及、普及中提高的工作:


三十多年,他精心地编撰楹联:由于对联杂志是对联历史上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刊物,更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各地楹联组织成立、举办征联比赛等,均要求题赠贺联,还有不少联友读者提出的婚庆寿挽题赠任务,几乎统统落在赵老师身上,他都领悟内涵、查找资料、精心编撰,仅我手头即存赵老师编撰的各类联稿近五百副。应山西科技出版社之约,我俩为《新农历》辑撰新春联17年、刊联上千副,其中大都为赵老师精心编撰。赵老师同时还为《中国历代名人名联墨宝大典》《关帝庙对联集》等十多部联书写序,近十万言。


三十多年,他不倦地传授楹联:2015年6月29日,《92岁楹联家赵云峰收徒》的新闻轰动一时,女诗人曹玉亲成为唯一入室弟子。其实此前,赵老师的弟子早已桃李满天下。对联杂志老读者都记得,《赵云峰对联谈艺录》连载中,以虚拟学生刘晓海为代表的16万多读者,大都认真地接受着赵老师那一课课生动精彩的对联知识专题讲授,涌现出像时为哈尔滨驻军战士、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楹联家协会主席刘兴君等无数联家。后谈艺录以《联海泛舟》书名正式出版,发行三千余册,又不知惠泽多少刘晓海般的后学联人。至于赵老师应邀在省市电台电视台、省图书馆、老年大学等公众场合讲授楹联知识,更惠及百姓大众。正如他写的《秉烛吟》:“桃李三季窃何喜,尧舜十亿复何愁;老夫身老心难老,秉烛还争最上游。”


三十多年,他更认真地评审楹联:经赵老师担任主任评委或评委的各地全国性征联活动近百次,反复评审出获奖联作有数万副之多。他的认真细致作风,可谓是绝无仅有,堪比电脑程序,从无遗漏疏忽,已成为评联的范式。他说,“潦草从事,就砸了咱们的牌子”,其责任心可知。赵老师担任终审的对联杂志,已出版280多期,审校文字上千万言,其中楹联数十万副,从未发生大的失误。由于赵老师的严格把关,质量不断提升,被评为省一级期刊,进入国家期刊方阵。至于省市报刊每年的春联专版,大多经赵老师审定后才付印,受到广大作者、读者一致好评。


我担任对联杂志主编十多年中,赵老师担任副主编。因我还兼任《青少年日记》中小学生两个月刊的主编,加之社会活动较多,赵老师主动担起上述对联业务重任,硬是“废寝忘食、公而忘私、全力以赴,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楹联文化尽心尽责。回头来看,我俩是在演着一出出对联“双簧”:杂志他审定,我签字付印;贺联他编撰,我书写寄出;评联他选定,我常常跟定,甚至有让赵老师代我参评的时候。故常江在文章中说“真相大白”,看到眼前站着一位干事业的人,其实他“真相并未大白”:真正大干事业的人并不在眼前,而是“双簧”背后那位扛起楹联文化之鼎的主角赵云峰老师!


三、名字谜:初心


赵云峰老师原名文龙,以字行。一般文人字是名的解释或拓展,赵老师为何翻转用之?原来出身书香门第、受业高师名下的他,从小暗暗定下人生目标:要在传统国学文化上出人头地,攀登高峰。


经过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尤其迎着改革开放大潮三十多年的“拼命硬干”,赵老师不仅扛起楹联文化之鼎,更扛起包括楹联在内的国学文化大鼎,被誉为“诗词达人”“联语高人”“翰墨奇人”,应聘为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荣获中国“联坛十老”荣誉称号和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终身成就奖”,成为省文史馆任职最久、年龄最长的成就馆员。他的诗词作品受到过文学巨匠茅盾“大作诗词,均极隽永清新”的赞誉;他的楹联作品更被文史大家苏局仙、罗元贞等赞为“楹联千百副,副副可蜚声。”“云峰诗词联,皆是国内一流水平。”仅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过“京华老字号”等三次全国性征联,均被名家评为一等奖。若不是后因“案头联稿如山拥”而忙碌,更因经常担任各地征联评委而避嫌,赵老师极可能成为“一等奖专业户”的。至于他的书画作品,虽是染翰手,尚未被人识。其书法作品熔刘墉体与板桥风于一炉,形成自己刚柔相济之逸雅风格,应在文人书风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赵老师曾写一首五律《答友人》,概括自己的国学文化历程:“家世书香第,推敲癖最深。髫龄方振玉,壮岁已金。花甲诗文冠,古稀翰墨林。泛舟联海客,寰宇尽知音。”


熟悉赵老师风雨沧桑经历坎坷的联友,深知如此卓越国学文化成就之来之不易。然而也没料到他是年龄愈大,豪情愈胜,劲头愈足,诗龄和联龄均已超过八十多岁。那么,这种始终不渝的持久力从何而来?尤其六十到八十岁“拼命大干”的三十年,爆发力又从何而来?首要来自对事业热爱所焕发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常讲:“我不嫌少,就是不给钱我也要干,这是我的事业!”还有自新时期文化春天到来所焕发的青春活力。他曾高兴地在《凤楼春》词中写道:“喜三中,浩荡东风。迎来伯乐,凭辕盐阪,艳传冀北群空。”面对诗联界一派催人奋进的气势,他“豪情不能自已”,作联曰:“鸿运初开,宁无大笔开新宇;古稀虽近,犹有豪情胜旧时。”甚至“年虽九十心犹壮,尚鼓雄风万里翱!”更来自好联之乐所焕发出来悠然之喜。“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赵老师对国学文化已达“乐之”境界。不久前他在给“张丹薇楹联创作研讨会”的贺信中写道:“从未见过今天这样一个大好形势,我能亲眼看到佳联似锦、高手如云的生动场面,我真的兴奋啦!我真的陶醉啦!”你可想见他心中是多么快乐。不过,这些都表明,爆发力与持久力均源于自身原动力:作为人生目标之初心。赵老师为初心“三结义”,为初心常励志,真乃不忘初心,力量无穷!


三十多年来,赵老师的敬业为人之道,给我不少启示,但自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至今仍是楹联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华而不实,徒有虚名。常江先生说“对联人应以华荣为荣”,实在过誉了。现在中国楹联学会正在楹联国学领域兴起研究热潮,“楹联国学扛鼎人”赵云峰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联家真正应以赵云峰为荣!”


赵老师在为罗元贞教授《难老园诗词选》写的序中,引杜少陵语曰:“文字之交,比骨肉妻 尤为真挚,非云泥所能判,关山所能隔者。”虽难类比,但相处三十多年,甚感师友之情深切。兹抄2003年农历六月初二,赵老师八十岁生日,自己所草一联如下:


办刊相识,学联相知,师恩深似海


顺利互勉,困难互帮,友情重若山。



****************


壑千岩归健笔


威虎震入灵心


****************


喜欢——尽情点赞真爱——动手转发


点赞——正下方转发——右上角


****************


运营微信:shiqing1011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